执政为民: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古今中外,任何一个政党都有自己鲜明的奋斗目标和价值追求,为谁立命、为谁谋利始终是一个根本性、方向性问题。革命优良传统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必须坚守这一宗旨和执政之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是革命优良传统的灵魂,也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确立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毛泽东同志曾深刻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共产党人“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他要求党员领导干部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私利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革命传统的精髓,贯穿于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每一历史时期。新中国建立后,我们党倡导学习雷锋精神、学习焦裕禄精神等。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在深刻总结我党发展壮大的成功经验时讲道,“从延安到新中国,除了靠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外,不是靠这些宝贵的革命精神吸引了全国人民和国外友好人士吗?没有这种精神文明,没有共产主义思想,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党和政府愈是实行各项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党员尤其是党的高级负责干部,就愈要高度重视、愈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这坚定有力地回答了改革开放时期,党员特别是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必须信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道德传统的问题。针对极少数领导干部精神懈怠、搞特殊化,邓小平曾严厉地批评道,如果“我们自己在精神上解除了武装,还怎么能教育青年,还怎么能领导国家和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在他看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必须始终保持的政治本色和道德本色。
当前,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共产党人的宗旨意识教育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为最高标准。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这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新时期党的执政宗旨,明确了评价党的一切工作和检验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宗旨是共产党与其他政党不同的根本标志。2015年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进行座谈时发表重要讲话:“焦裕禄同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做县委书记就要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这就为当前我们党传承中国革命传统精髓提出了典例,体现了新时期党对领导干部的新要求,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意义。焦裕禄离开我们已有50多年了,但为什么他的精神在今天中国亿万人民心中像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如此激励人感染人?就是因为焦裕禄有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心,怀有时刻关注群众疾苦和冷暖的公仆情。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员领导干部既得到了空前的历练,也经历着严峻的考验。少数领导干部漠视群众利益和诉求,公仆意识淡化,或“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官僚主义”工作作风使新时期的干群关系出现了一些矛盾和摩擦,甚至极少数干部以权谋私。弘扬革命优良传统,就要客观认识新形势下的干群关系,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人民是国家的基石,民生问题解决得好与坏,人民高兴不高兴、认同不认同,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执政根基和长治久安。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民本思想,在今天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指导下,为人民服务包含了更多新的内涵。当前,广大群众最关心的是教育、住房、贫富差距、医疗、食品药品安全、生态环境等生存与发展问题。人们过去盼温饱,现在要致富要环保;过去为生存,现在要发展要生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变的价值目标和精神追求,也是当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现实内容。
革命优良传统作为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丰厚,博大精深,在新的时代里,她不仅没有过时,也不会过时,而且会代代相传,在传承和弘扬中树立起新的时代精神丰碑,在新的历史背景下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传承和弘扬革命优良传统,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丰富和建树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事业的力量源泉和强大的精神动力,也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
(作者: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伦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