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产能”是经济企稳转好的重中之重

“去产能”是经济企稳转好的重中之重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今年要重点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和补短板”五大任务。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把“去产能”作为年度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并放在首要位置,充分体现了当前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复杂性。

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提质增效和企稳转好的主要障碍

我国经济进入“三期叠加”和“新常态”阶段,经济发展中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持续存在,特别是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在这种背景下,为什么还要如此强调“去产能”工作?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是当前部分行业的市场需求已经达到或者接近峰值,去产能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经济发展具有鲜明的结构性特征,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主导产业。例如,工业化初期阶段,纺织服装、家电等轻工业是经济中的主导产业。工业化中期阶段,钢铁、建材、石化等重化工业是经济中的主导产业。工业化后期和后工业化时期,高技术制造业和服务业会成为经济中的主导产业。2012年我国第三产业比重达到45.5%,首次超过第二产业(45.0%),基本完成了工业化中期,进入了工业化后期阶段。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不少重化工产品的需求规模已经达到了峰值或进入峰值区间,产能过剩已不是周期性而呈现出严重的绝对过剩,不可能依靠扩大需求和下一轮经济周期得到自然化解。例如,根据中钢协统计,2013年我国粗钢表观消费量7.64亿吨,是近年来的峰值,2014年为7.38亿吨,下降3.37%,2015年为7.0亿吨,再次下降5.5%,世界钢铁协会的预测是,2016年中国粗钢消费量仍将呈下降趋势。从更长时间范围看,随着我国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以及房地产、机械和汽车等行业增长放缓,对钢材的需求也不会再有明显的回升。从国际需求看,短期内走强的可能性也不大。2015年我国钢材出口1.12亿吨,虽然仍有进一步扩大的潜力,但已经是摩擦不断,贸易争端持续升级。其他很多重化工产品,如建材、石化等大都面临同样的需求态势。

二是产能过剩是当前经济中“四降一升”等突出矛盾和问题的重要原因。

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四降一升”,即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品价格下降、实体企业盈利下降、财政收入增幅下降和经济风险发生概率上升,而产能过剩正是“四降一升”的重要原因。例如,产能严重过剩直接拉低了工业品价格。2015年工业品出厂价格累计同比下降5.2%,其中煤炭、钢铁、有色、非金属矿(含矿石采选)等行业PPI平均下降了10.4%,这些产能过剩行业的出厂价下跌贡献了PPI指数近一半(47.9%)的跌幅。产能过剩行业也是亏损最为严重的行业。例如,中国煤炭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90家大型煤炭企业的利润同比下降91%,整体行业的亏损面达到了95%。同样,钢铁企业也普遍亏损严重。按照中钢协统计,2015年会员钢企亏损总额645.34亿元,亏损面高达50.5%。从销售利润率看,2015年煤炭、黑色、有色分别是1.76%、0.81%和2.64%,远远低于5.76%的工业平均水平。

三是只有做好“去产能”工作,才能促进经济早日实现转型升级和企稳转好。

严重产能过剩直接导致企业恶性竞争,普遍陷入经营困境,甚至出现“优汰劣胜”,更遑论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不仅如此,尽管严重产能过剩往往只发生在少数行业,但由于经济中存在的复杂传导和影响关系,一个行业的发展不仅影响其上下游的企业,还会通过商业信用、金融等传导机制影响更广泛的经济组织。因此,如果“去产能”的工作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整个宏观经济仍将继续陷入通货紧缩、效益低下和增速下行的趋势中。只有实实在在做好“去产能”工作,才能恢复行业正常的盈利水平和发展状态,进而消除潜在的金融风险,促进整体经济企稳回升。

因此,尽管“去产能”短期内会对一些企业带来很大影响,对地方经济带来不小冲击,对增长和就业带来一定压力,但我们再也不能抱有任何幻想,“长痛”不如“短痛”,“晚去”不如“早去”,“被动”不如“主动”,与其全行业被拖垮不如让少数企业倒闭,去产能工作必须坚定不移,真抓实干,取得实效。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