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近年民主生活会形成的有益经验,进一步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还需做好以下工作。
正确认识和把握民主生活会的功能,不宜泛化放大。民主生活会是一种制度化的组织会议。和其他党内会议不同的是,它不承载政策制定、工作部署、决议执行、法规惩处等功能,主要是在规定的时间内,集中班子成员查找偏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行为,分析问题成因,相互交流思想,及时纠正错误。从内容来看,主要着眼于思想认识、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等层面;从方法来看,主要采用的是批评与自我批评;从目标来看,主要指向于提高认识、增进理解、消除隔阂、总结经验、修正错误、达成共识。因而,民主生活会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政治教化、监督预警、化解矛盾、自我纠错和团结整合。其作用对于解决领导班子的思想、工作作风是有效的,但寄希望于同时解决党内其他问题,如干部的腐败问题则是不现实的。毕竟任何一种制度都有特定的指向性,在特定的范围内有其有效性,若超出了这个范围,作用必定是有限的。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进行过程中,有的干部对某个领导头一天还在指导和参加民主生活会、而第二天就因涉嫌腐败被纪委审查颇为疑惑,对民主生活会的作用与功效产生了怀疑、排斥、厌倦甚至否定的心理倾向,其症结就在于放大了民主生活会的功能,模糊了民主生活会与其他制度的界限。因此,很有必要在党内进一步明确民主生活会的制度功能与运用边界,既不要过度解读它的效能,也不要随意放大它的功能,而应客观评价它的实际作用,以充分发挥它的应有效用,防止“跑偏”“走样”。
着力创设民主生活会健康开展的民主条件,谨防弄假作秀。民主生活会,顾名思义,是以民主为先决条件的。无论是会前的广听民意,还是会上的批评讨论,以至会后的整改落实,无不贯穿着民主的原则与精神,即公开、平等、理性。因此,要开好民主生活会,需要进一步解决党务政务公开和联系群众的通道,为党员、群众提供了解领导班子工作的平台,也使群众反映意见更加便捷通畅,领导班子获得的信息更加全面真实。需要进一步确立党内同志间的平等关系,在民主生活会上抛开职务级别因素干扰,以党内平等一员的身份讨论发言,使不同的声音能够提出,不同的看法能够表明,思想得以碰撞、观点得以交锋。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实施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制度,使讲真话不是主要领导鼓励和带头的结果,而是履行党章赋予权利的自然体现;讲真话能够得到制度力量的保护成为常态,而非特定时期的昙花一现。实践表明,党内民主不发展,民主生活会极易流于形式,难以起到应有作用,反倒丧失了党内政治生活的严肃性。只有党内民主发展了,无论是党员还是领导干部,才能在党内生活中讲真话,讲实话,敞开思想,畅所欲言,实现毛泽东倡导的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丰富和创新民主生活会的形式,切勿机械教条。创新是推进工作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任何工作都会停滞不前,民主生活会也是一样。可尝试改变几十年传承下来的会议形式,从封闭走向开放。在空间上,可以“请进来”,邀请普通党员、群众代表参加,面对面听取意见,接受监督;也可以“走出去”,根据主题内容到相关地方、单位和部门现场了解情况,获取未经加工、过滤的第一手材料。在时间上,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置会议时间,防止为开会而开会,以至当开不开,拖后延误,错过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在环节上,可以把传统形式和现代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多样运用。如面向社会各界,采用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调查问卷、满意度测评、征求意见表、相互交流等多种形式,广开言路,虚心纳谏;面对干部和班子成员,采取“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广泛开展谈心活动。对照检查材料是民主生活会的重要环节与形式,但不宜以字数多少这类教条化的要求来体现,而应重在内容是否真实、表达是否真诚、问题是否准确、解决思路是否可行有效。
把严格督导贯穿民主生活会全过程并加以延伸,力戒监察失位。民主生活会既是一项严肃细致的工作,又是一项严密系统的工作,包括会前、会中、会后规范有序和上次、下次会议循序衔接的整套做法,会上会下、会内会外、上级下级互动的配套措施。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或不到位,都会影响民主生活会的整体质量。因此,上级领导和主管部门对下级民主生活会的指导监督,不能仅限于开会到场,还要扩充为对整个流程各个重点环节、扩充到对下级领导班子乃至整个单位建设情况的指导要求。包括流程中的单向环节,如听取意见、自我反思、开展批评,也要从会内拓展到会外,从班子内部拓展到与上级和群众的互动,从会议当天延伸为一个时段乃至平时。这样,民主生活会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作为一个系统而发挥出整体功能,进而产生由思想促进转化为行动促进的积极效用。
建立组织考核与群众评价的标准制度,防止运行空转。开展民主生活会,并确保质量成效,仅仅靠干部的主观自觉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一整套严格的考核评价制度予以约束保证。为此,一要探索建立科学规范、简便易行的考核评价标准体系,将组织标准和群众要求有机结合起来,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民主生活会的质量与效果。二要把民主生活会质量考核纳入到组织建设、干部管理中,作为评价、使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的重要依据。三要建立民主生活会情况通报制度,对会议召开情况、质量测评结果、上年度整改落实情况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对民主生活会质量不高、效果不佳的要严肃批评,对存在严重问题的要严肃问责。四要规范和完善群众评价机制,特别是加重群众对整改效果的评价分量,通过公开整改方案,公布整改措施,规定整改时限,明确整改步骤,让群众了解和参与整改的全过程,向干部传导必须整改的压力,增强立行立改的动力,使群众评判有据,干部落实不敢懈怠。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