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寻回的不仅是“一只导盲犬”
一只导盲犬,在光天化日之下,被几个年轻人抢走了。盲人田先生的报警不仅引起了警方重视,还引起了媒体关注。这在一些人看来有点小题大做了。真的是小题大做吗?其实,我们需要的是对盲人权益的兴师动众。这不是一只导盲犬的事情,一只导盲犬能不能寻找回来,这不只是金钱价值可以划等号那么简单的。即使,警方能为田先生找回导盲犬,能不能同时找回他们的权益?
这几位掳走了导盲犬的年轻人为何要掳走一只导盲犬?是因为导盲犬太可爱,还是因为导盲犬太金贵?其实都不是,这些掳走导盲犬的年轻人未必喜欢狗儿,未必想养育这样一只狗儿,而是在寻找刺激。在他们的心里这是一次很刺激的游戏,看到盲人无奈的表情,他们找到了刺激的疯狂,找到了娱乐方式。这暴露出的实际上是残疾人的生存现状。
我们有着各种各样的保护残疾人的法律。可是,现实生活中,有多少残疾人的权益得到了维护?就业的时候歧视残疾人,购物的时候歧视残疾人,办理业务的时候也歧视残疾人,当很多超市规定“残疾人和导盲犬不准入内”的时候,当公交车也不欢迎导盲犬进入的时候,当公务岗位招聘也给残疾人设立了一个“不能接纳”门槛的时候,残疾人的权益维护在哪里?
除了权益的得不到保障之外,还需要关注的是残疾人各种基础设施不到位的问题。很多地方发现了奇葩盲道:有的盲道只有半米宽,有的盲道上有电线杆,有的盲道是弯弯曲曲的,有的盲道尽头竟然是个死胡同。这都是公共设施的缺位问题,本来是可以造福残疾人的设施,却成为了祸害残疾人的设施。盲道是这样,其他为残疾人准备的服务何尝不是这样?去年被媒体曝光的“残疾人请上三楼办理业务”就很有代表性。很多摇着轮椅来的残疾人发现,上三楼的时候竟然没有电梯,让他们如何上三楼?
值得一说的,还有涉及残疾人的侵害案件。一些年轻人把戏弄残疾人当成开心娱乐的形式,不是欺负他们,就是玩弄他们,经常出现戏谑残疾人的恶作剧。这样的行为是如何发生的?固然,这与一些人的扭曲心理有关系,又何尝与法律处罚不到位没关系呢?
一只导盲犬值不了几个钱,可是却是盲人的眼睛。当这些年轻人掳走导盲犬的时候,被掳走的恰恰是残疾人的基本权益。丢失的是导盲犬,丢失的更是残疾人本该有的生存生态。需要寻找回来的不仅是“一只导盲犬”,更需要找回的是全社会对残疾人的关爱和权益的维护。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