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军: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与实践意义深远

张明军: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与实践意义深远

一个国家的治理理念、模式、工具和能力,直接影响和制约着该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坚持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以此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的提出,对于中国具有极其深远的价值和意义。

目标价值:实现“两个一百年”的重要路径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其实现依赖于“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的完成。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具有正确的路径,方能达到既定的目的。中国发展路径的选择,需要考虑三个因素。

一是所处的时代方位。在经济全球化深入推进和信息化、大数据影响并主导发展模式的新阶段,中国“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是在国家治理的过程中,通过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领域中弊端的革除和优势的发挥实现的。但在这种时代方位中,国家治理需要顺应时代条件、激活现代治理元素、整合多元治理要素、实现治理绩效的最大公约数,而不是沿袭落后的传统治理方式。因此,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过程不仅是国家治理方式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更是推动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的过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基本路径。

二是客观的现实基础。现实基础是路径选择的逻辑起点。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我国仍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领域的发展状况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尚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党和国家的腐败治理尚未达到预期目标,这要求我们必须实行国家治理方式的革新转型,有效革除国家和社会不同领域存在的消极因素,为“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的实现开辟新的途径。

三是历史的经验与教训。国家治理的类型主要有三种:政策主导的治理、法治主导的治理、民主主导的治理。新中国成立后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家治理的实践表明,当法治、民主治理与现代治理因素占据主导地位并发挥主要作用时,治理的绩效日益增进。反之,治理的成效则日渐式微。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要求我们必须积极推进中国由政策主导的治理向法治治理和民主治理转型,这样才能实现中国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进而完成既定的目标。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