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积敏:美国为何“控枪难”

陈积敏:美国为何“控枪难”

2015年12月2日,美国加州圣贝纳迪诺(San Bernardino)内陆地区服务中心枪击案造成14人死亡,21人受伤,这是美国去年发生的致死人数最多的大规模枪击案。女枪手马利克(Tashfeen Malik)曾在使用别名的脸书账号中发文,对巴格达迪(Abu Bakr al-Baghdadi)宣誓效忠,美国联邦调查局已将该起案件作为恐怖袭击行为来处理。

该起案件在美国国内掀起了两大问题的讨论,即防范美国本土恐怖主义行为与控枪政策。12月5日,奥巴马总统在“每周讲话”(Weekly Address)中表示,枪手使用了用于战争的进攻性武器,并称“这又是一个悲剧性的警醒:危险人物太容易在美国拥有枪支了”,再次呼吁国会采取措施加强枪支管理。美国主流舆论也支持政府控枪政策,如《纽约时报》12月4日在头版发表了题为《枪支流行疫》(The Gun Epidemic)的社论,称“民众可以合法购买专门用来以残暴速度与效率杀人的武器,这是一种道德暴行与国家耻辱”,强烈要求美国社会积极行动起来终止枪支暴力。这是该报自1920年以来首次在第一版面发表社论,表明了其坚决性以及控枪的紧迫性。不仅如此,社会大众也对控枪政策表示了认同。“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在7月份发布的民调显示,绝大部分受访者支持强化枪支管理与加强对购枪者的安全背景调查,其中79%受访者认为应禁止那些有精神问题的人购买枪支,70%的人支持建立联邦枪支售卖数据库,57%的人主张禁止出售进攻性武器。

然而,奥巴马政府的控枪努力却收效甚微。12月3日即枪击案发生第二天,参议院审议了几项控枪方案,如对购枪者进行延伸背景调查以及禁止在恐怖主义监视名单和禁飞名单(no-fly list)上的人购买枪支等,但未获通过。美国控枪政策为何如此难以推进?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拥枪是一项宪法权利。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明文规定:“纪律严明之民兵乃保障自由州安全之所需,人民保有及配带武器之权不得侵犯。”这就为公民合法拥枪提供了最根本法律基础。2008年6月,美国最高法院通过对“赫勒诉哥伦比亚特区案”(District of Columbia v. Hell⁃er)的判决,再次确认了公民个人的拥枪权利。因此,在12月3日审议控枪法案时,共和党参议员约翰·考宁(John Cornyn)就指出:“这是非美国式的做法。它违反了赋予所有美国人的核心宪法保护(精神)。”

二是拥枪是一项历史传统。美国人有拥枪的传统,这一点可以追溯到建国之初,其目的一方面在于当时美国恶劣的生存环境使得公民必须拥枪才能抵御外来攻击。另外,当时很多美国人以打猎为生,武器成为了一种生活必需品。后来,美国人虽然不再以打猎为生,但却将其作为了一项休闲活动,枪支自然也就融入到美国生活当中。拥枪既然是一种传统,已经内化为生活的一部分,那么要改变它就会非常困难。尽管美国民众对于政府加强枪支管理予以支持,但要是禁止民众拥枪则是犯了众怒。10月7—11日盖洛普(Galiop)的民调就说明了这一点,72%的受访者认为不应该禁止民众的拥枪权利,持赞成态度的仅为27%。实际上,在当前恐怖袭击频发时期,对于很多美国人而言,拥枪也是一种基本的安全保障。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科鲁兹(Ted Cruz)在爱荷华州宣称“用我们的枪来对付坏蛋”,这实际上也代表了不少美国人的心声。每次在发生重大枪击事件之后,美国人就会掀起一股购枪高潮。某种意义上来说,枪击案与拥枪自保已形成了一种循环。

三是利益集团政治的强大阻力。军工利益集团(如美国来复枪协会,The National Rifle Associa⁃tion)对美国政治的影响力非同寻常,这早在艾森豪威尔时期就已露出端倪。因此,艾森豪威尔在离职演说前就警告称要防范军工复合体对美国政治的绑架。2014年中期选举时,“美国来复枪协会”共资助国会议员候选人120亿美元,其中95%受资助对象成功当选。这批人显然成为了它们在政府的利益代言人。此外,美国两党政治极化现象在控枪政策上也有明显体现。目前,民主党人主张对枪支实行更严格管理,如禁止罪犯和容易情绪不稳定的人持有枪支、禁止向公民个人出售进攻性武器等等。但是,共和党人则突出强调公民拥有枪支的权利。在2015年12月3日的参议院投票中,绝大多数(近93%)共和党人参议员反对民主党所提出的控枪方案,其中身为参议员的四名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全部投反对票。可见,在这样的政治现状下,美国控枪政策很难取得实质性推进。

四是联邦体制难以形成控枪合力。美国各州对于枪支管理的力度不一样,例如加州对于枪支管理相对比较严格,禁止向民众出售大容量的弹药夹和军用攻击型步枪;对购枪者进行严格的身份登记与安全审查等。但是,那些希望拥枪的人可以到邻近的管理较为宽松的州去购买,然后再带回加州。可见,美国要想在控枪问题上有所进展,除了政府大力推动之外,国会要相互支持,民众要形成基本共识,各州与地方政府要同步运作。然而,这些都不是短期内能实现的。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