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这五年:让绿色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2)

“十三五”这五年:让绿色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2)

推广绿色消费产品。继续推广高效节能电机、节能环保汽车、高效照明产品等节能产品,到2020年,能效标识2级以上的空调、冰箱、热水器等节能家电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鼓励选购节水龙头、节水马桶、节水洗衣机等节水产品;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具备条件的公共机构利用内部停车场资源规划建设的电动汽车专用停车位比例不低于10%,引进社会资本利用既有停车位参与充电桩建设和提供新能源汽车应用服务,到2020年实现新能源汽车在公共机构配备更新公务用车总量中的广泛应用。

扩大绿色消费市场。加快建立绿色产品专门的流通渠道,鼓励建立绿色批发市场、绿色商场、节能超市、节水超市、慈善超市等绿色流通主体,推动市场、商场、超市、旅游商品专卖店等流通企业在显著位置开设绿色产品销售专区,拓展绿色产品农村消费市场。

增加绿色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引导和支持企业利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平台,加大对绿色产品研发、设计和制造的投入,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资源环境效益。大力推广利用“互联网+”促进绿色消费,推动电子商务企业直销或与实体企业合作经营绿色产品和服务,鼓励利用网络销售绿色产品,推动开展二手产品在线交易,满足不同主体多样化的绿色消费需求。

绿色外贸打造出口新优势,跨越贸易壁垒。

中国在2010年成为全球第一出口大国,但近年来,一些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以环境保护为幌子,对我国设置绿色贸易壁垒、限制我国出口的现象屡屡出现。而出口是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2015年货物净出口(出口减进口)36770亿元,占GDP的5.4%。发展绿色外贸,推动符合较高环境保护标准的产品出口,不仅顺应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遵循国际贸易的规则和目标,而且能够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遏制进出口下滑势头,把出口重塑为我国经济增长引擎。

加强出口企业环保达标审核,推动国内环境标准与国际环境标准接轨,开展相关国际绿色产品认证。加强出口企业环保监管,促使企业严格遵守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环境标准和技术法规体系,与国际标准衔接。推动出口产品进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环境标志认证,满足有关国家和消费者在市场准入、标准标志上的要求,打开其贸易保护的篱笆,攻克绿色壁垒。

优化外贸结构,提升绿色产品占比。调整出口退税率结构,提高绿色出口产品的退税率,减少出口审批和退税程序。加大对绿色产品出口的金融支持力度,优先增加绿色出口的信用保险规模,特别是以高铁为代表的、具有显著绿色环境效益的成套技术装备的出口融资。

“十三五”这五年,在供给侧改革的主线下,贯穿绿色发展的理念,坚持经济、环境、社会共赢发展,推动经济的绿色转型,在绿色消费、绿色出口等需求侧精准施策,将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绿色动力——绿色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绿色消费和绿色外贸继续成为我国经济的增长引擎,从而不仅拉动我国经济走出下行压力的雾霾,迈向中高端,而且促进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 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 研究员)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