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生态治理方略的空间维度

习近平生态治理方略的空间维度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城镇化水平,必须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布局,从空间维度提出了一系列生态治理方略,为我国形成均衡、节约、低碳、清洁、循环、安全的生态文明空间格局指明了方向。

国土是生态文明的空间载体

空间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论题。围绕着“自然-社会”空间问题,马克思主义形成了生态空间思想。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生态空间思想运用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继党的十五大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十七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奋斗新目标之后,党的十八大在将生态文明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同时,要求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我们必须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进而,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又提出了有度有序利用自然、调整优化空间结构的任务。

坚定不移地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为了有效解决因无序开发、过度开发、分散开发导致的优质耕地和生态空间占用过多、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定不移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严格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主体功能定位,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提高生态服务功能。这一战略不仅适用于全部国土,也适用于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空间规划和布局。

目前,我们要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建立空间规划体系,避免规划的部门化、分割化和孤立化,推进“多规合一”。为此,我们必须加快构建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用途管制为主要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

坚持统筹领土、领海和领空的生态文明建设

捍卫国家生态环境整体权益。我们不能将“环境权”仅仅停留在公民个体的层次上,而必须将之扩展到国家层面上,扩展到国家的全部领土、领海和领空上,从整体上捍卫国家生态环境权益。

过去,我们较为重视捍卫蓝色国土安全、发展海洋经济,而忽视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必须大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着力推动海洋开发利用方式向循环利用型转变。因此,我们要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海洋开发总布局之中,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并举,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维护海洋自然再生产能力。要从源头上有效控制陆源污染物入海排放,加快建立海洋生态补偿和生态损害赔偿制度,开展海洋修复工程,推进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要构建科学的自然岸线格局,开展蓝色海湾整治,维护自然岸线的连续、完整和统一。要下决心采取措施,全力遏制海洋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趋势。我们必须将陆海空的资源能源开发和生态环境整治统一起来,统筹领土、领海、领空的生态文明建设,按照立体方式推进生态治理。只有这样,才能建成美丽中国。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李琨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