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曾讲,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论语》中记载孔子弟子子夏的一段话就大有深意,“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在人们惯常印象中,他的弟子应该把做学问放在第一位。然而子夏这句话却指出,一个人能够尊敬贤者、孝敬父母、忠于职守、对友信义,即使他没有学习过,也肯定称得上有学养。其实这句话蕴涵了中国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观念,就是学习与践行的统一。这与西方文化截然不同,西方一些著名的学者和思想家,如卢梭、培根等,其在思想学术方面成就非凡,但道德品行往往让人诟病。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中,学习与践行从来就是同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古人评价一个杰出人物,往往说学问道德好,学问道德在此处并不是不同的两个东西,而是一回事,指人经过学习和实践融合内化成良好的道德文化修养。如一个学识很高,品行不佳,反倒成为笑料,南朝孔稚硅《北山移文》对周颙的讽刺批判就是有名的一例。
由此让人想到当前党中央要求在全体党员中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两学一做”,是一个平实的学习教育,但同时也是必须坚持很高标准要求的学习教育。说平实,是因为从内容上讲,学习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是对每一名党员最普通最基本的要求。党章党规是党保持凝聚力战斗力的根本保证,也是每一名党员不可逾越的底线;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当前我们顺利推进“四个全面”重大战略的根本指引,是每一名党员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思想基础。说必须坚持很高标准要求,是因为从本质上讲,这次的学习教育,不是仅仅要求广大党员熟记党章党规、领会习总书记系列讲话,而是要把学习所得所悟体现在行动中,贯彻在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真正做到学用一致、知行合一。
中央在印发《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的通知中指出: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关键在做。这可谓是一语点出了此次学习教育的核心。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查处的一些腐败分子,有些整日忙于迎来送往、吃喝吹拍,根本静不下心来学习党章党规和党的创新理论;有的表面认真学,笔记做了几大摞、大话说了一大通,但只是摆样子、搞形式,根本没有落实到行动上、内化到一名合格党员所需要党性和道德修养上,看似学实则非学,看似忠诚实则为伪忠诚。这些人的所作所为,不仅助长了形式主义,更为重要的是纵容了个人的虚伪、滋长了对党的不忠。毛主席和习总书记都甚为推崇的中国古代哲学家王阳明曾指出:“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其哲学思想“知行合一”的要点,就是说如果没有“行”,“知”就不能完成,这对我们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同样具有很大启示作用。不学无“知”,“行”就无从谈起,然而学而不“行”,则不能称为真正的学和“知”。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