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带一路”建设中需处理好的辩证关系
第一,处理“新”与“旧”的辩证关系,培育业态新优势。我国虽已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但外贸产品结构中的一些问题也不断显露。进一步提高我国出口产业竞争力,需要推进供给侧改革,注重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自主营销渠道的建设,注重培育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的出口商品。一方面,要“求新不恋旧”。产业基础比较好的一些地方不能吃老本,应积极求新思变,抢占节能环保、生物技术、智能制造等新兴业态发展先机,注重在服务领域如电子商务等产业中,努力发掘新增长点。另一方面,要“喜新不厌旧”。一些传统出口产业是我们的家底,总量大、吸纳就业多,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对有比较优势的服装、陶瓷等传统产业要加大支持力度,不断创新科技、产品、管理、商业模式,在提升改造上下功夫。
第二,处理“实”与“虚”的辩证关系,增强投资新优势。建设“一带一路”,要优先从“实”的硬件进行投资,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交通建设规划对接,构建联通内外、安全通畅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同时,还要注重从“虚”的软件进行投资,密切人文交流合作,坚持弘扬和传承丝绸之路的友好合作精神,引导和动员民间力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为深化合作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第三,处理“出”与“进”的关系,形成互补新优势。在“出”上,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创新“走出去”方式,鼓励链条式转移、集群式发展、园区化经营,推动同行业企业实施差异化经营,避免同质化竞争,形成规模效应。在“进”上,要更多转向注重引进外资质量,把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外资引进来,特别是扩大服务业市场准入,引进研发中心、交易中心、营销中心等功能性机构。坚持引资与引智并举,通过引进高质量的外资,带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优秀高端人才。
第四,处理“点”与“面”辩证关系,构建联动新优势。建设“一带一路”要积极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在上海自贸区成功试点之后,加紧推进天津、广东、福建等第二批自贸区建设,通过发挥试验示范作用,探索“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为全国改革开放探路。“点”上下功夫之外,还要关注开放的“面”。西北地区主要发挥新疆、陕西、甘肃等地的区位、经济、人文优势,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打造向西开放新高地,建设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西南地区主要发挥广西与东盟国家陆海相连的独特优势,着力打通陆上连接印度洋的战略通道,并与长江经济带有机衔接,建成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中部等内陆地区要利用腹地广阔、人力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较好的优势,依托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哈长城市群等重点区域,推动区域合作互动和产业集聚发展,打造内陆型经济开放高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