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就要一切都从国情出发。现在不少人看问题、提诉求,甚至很激烈,很多都是脱离具体国情而主观产生的。究竟什么是国情?可以有各种各样、许许多多的表述。笔者认为:中国有承载着5000多年文化的13亿多人,生活在欧亚大陆东南一隅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这就是中国最基本的国情。这可不是简单的三个数字,把它再细化和排列组合,就能生发出一系列需要面对的实际问题。
比如,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不可谓不大。但在它上面生活着13亿多人,其生存空间又不能算大。特别是这么大的国土面积,有四分之三是高原、山地、丘陵和沙漠,可耕地面积不足20亿亩,要养活好如此庞大的人口的确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情,而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身处在这种极不容易的事情之中,都无可避免地受它制约。这种自然条件要求我们有很高的农牧业产出,才能解决粮食安全和民族生存问题,所谓“民以食为天”,手中有粮才能心里不慌。这个最大的民生问题解决得怎么样?可能很多国人并未注意到这个问题。我国粮食单产水平是世界粮食单产平均水平的一倍,而我国农业平均用水量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这一方面说明我们粮食生产水平已经相当高了,基本达到了粮食自给程度,这已是对世界的巨大贡献了。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的农业生产处在脆弱的状态,一旦遇到大灾,特别是大旱绝收,则会出现粮食紧缺,民生遇险的情况。难怪我们党和政府每年都要发出“一号文件”,指导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从不敢掉以轻心。难怪我国要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必须坚守18亿亩农业用地的红线。也正是党和政府精心竭力地耕耘农业,才保证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社会稳定。对此,我们不应该熟视无睹,而应有起码的认可和自豪——中国和中国人的自豪。同时也应保持起码的忧患意识,关注“三农”,正确面对这一最大的民生。
再比如,我国处于欧亚大陆东南一隅,北部是荒漠,西部有世界屋脊的高原,东部、南部有大海。历史的原因,造成我国与其他强国较远,使它能够形成自己特有的农耕文化。而且这一文化从未间断地连续传承了5000多年,成为世界上唯一保留至今的文明古国。从古老农耕文化中衍生培育出儒、释、道并存的中华文化思想体系,已经深深融化在民族的血脉里。这一现象既值得我们有民族的骄傲自豪,也可能成为我们向新历史迈进的巨大包袱。外部世界没有人能彻底改变这个状况的,这也就是我国不可能全盘西化的社会文化原因。我们只能与时俱进地向外部学习,在自己既有的思想文化体系基础上完善自我。事实上,自晚清开始的西学东渐以来,“五四”运动自下而上地要打倒“孔家店”,“文化大革命”中又自上而下地全面“扫四旧”,其结果都没能从根本上彻底改变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只是像被冲击的黄土高原一样,有了许多沟沟壑壑,但雄浑的高原依然沧桑挺立。这就是中国的历史,也是中国的现实。是所有中国人不能不面对的问题,也是研究中国的外国人不能忽略的内容,否则,会像盲人摸象一样不得其要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