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虚无主义的分析与“治疗”
现代性境遇下的价值虚无主义问题,直接就是社会生活与实践问题。对现代虚无主义的深入的历史批判当在唯物史观论域中展开,并具体化为马克思无政府主义批判及资本主义的历史批判。作为社会心态的消极反应,价值虚无主义的克服还理应在社会事实及价值观建构层面展开。
虚无主义虽具有某种合理性,但现代价值虚无主义毕竟是无力应对现时代人类生存困境的表现,其消极的社会生活及其实践意义,较其可能具有的警示及治疗意义大得多。
深入批判和克服价值虚无主义,还得诉诸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现实的人及其发展的科学,因而,对于否定人的存在的虚无主义,显然是唯物史观予以坚决批判的。虚无主义的政治性质,不只是一般的唯心史观,而是特别表现为拒绝承认人类进步的粗陋的无政府主义。因而马克思主义对无政府主义的批判,包括对施蒂纳、蒲鲁东、巴枯宁到克鲁泡特金的批判,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无政府主义及其民粹主义的批判,必然包含着对虚无主义的批判。
在马克思的批判框架里,价值虚无主义实是现代性即资本主义自身同一并取代世界历史的必然产物,价值虚无主义因而被解读为对于超越资本主义达至人类解放的无视,并与资本主义所助长的拜物教意识一起,巩固为资本主义私有制下日益加深的奴役——解放的虚无化。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即包含着对价值虚无主义的历史批判,依据于此,现代性对价值虚无主义的不断巩固,实是由资本主义及其资本逻辑所支撑的,因而必须历史地扬弃资本主义制度,重建人的历史性,“解放就是把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以回击价值虚无主义对人及其历史超越性的否定。
对价值虚无主义的有效克服,当取决于社会精神的培植。对于一般大众而言,虚无主义价值观常常只是对社会生活环境的消极反应,多属于社会心态,面对生态危机、健康困扰、灾难频仍、群体恐慌事件不断、日益增长的精神心理压力以及官场腐败盛行、社会风气的持续恶化等,民众有一些虚无主义情绪,并不奇怪。在很大程度上,很多标称为虚无主义的主张,不过是换了装的悲观主义、怀疑主义或犬儒主义。因此,不必把价值观的虚无主义拔得过高,那样反倒赋予其一种抽象合理性。对虚无主义的克服,应特别注重社会事实、制度建设、精神文化及其价值观的建构。十八大以来中国开展的党风与社会风气建设、反腐倡廉、法治建设、转变发展方式、用中国梦积聚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即属于此。相信这些方略能够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精神氛围,从而形成有效遏止虚无主义侵蚀的社会文化机制。
(作者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精神文化的虚无主义倾向及其批判”负责人、复旦大学教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