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全国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综述

十八大以来全国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综述

释放人才创新创业激情

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释放“人才红利”核心是释放制度改革红利。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要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为新时期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

几年来,各地各部门抓住全面深化改革契机,不断冲破思想观念障碍,突破利益固化藩篱,扫除束缚人才脱颖而出和充分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障碍,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坚冰”不断融化,人才事业更加蓬勃发展,广大人才正迎来新的春天。

政策破障碍 壁垒渐疏通

大国角逐,比拼的是高端人才;地方发展,人才同样是制胜之棋。十八大以来,各地各部门不断完善制度创新,疏通政策壁垒,提速配套服务,推动各类人才合理流动。

从中央到地方,各地各部门勇于自我革命,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不断向用人主体和人才放权让利,使人才放开手脚,释放创新创业激情。国务院先后分五批取消了272项职业资格,占国务院部门设置职业资格总数的44%。广东、四川、安徽等省下放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浙江、湖南、云南、宁夏等省区下放用人自主权、职称评审权。

国家“千人计划”在深入实施中突出“高精尖缺”导向,积极拓宽非华裔外国专家申报渠道,已累计引进6000多名专家。各地也结合产业发展需要,出台了一系列引才政策措施,如北京“海聚工程”、江苏“双创计划”、浙江“省级千人计划”等,引进了一大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到中国去!”成为全球人才的一股新潮流。

海外人才引才配套政策也不断健全。2012年,《出境入境管理法》及配套法规中专设人才签证类别。今年2月,《外国人永久居留证》让外国专家来华工作更便利。各地也推出新政,用贴心服务向海外人才敞开胸怀。北京对中关村市场化外籍人才申请永久居留实施积分评估制度,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实行跨境专业资格互认,契合了人才的现实需求。

与此同时,各地各部门积极引导人才向艰苦地区和边远一线流动,为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中组部等十部门制定实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人社部推进万名专家服务基层行动,把高端智力送到艰苦边远第一线。浙江实施“院士智力集聚工程”,四川持续实施千名干部人才援藏行动等,都有效推动了人才资源均衡配置。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