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十三五”时期,北京如何改善城市水环境?
答:近年来,北京围绕水源保障、供水安全、节水治污、河道治理、环境整治和防汛抗旱等重点、难点工作,直面问题、努力攻坚,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水生态环境尚未实现根本性改善。“十三五”时期,北京将加强水环境治理,确保首都水环境安全。
一是有效杜绝污水直排,系统治理城乡污水。实施第二个污水治理三年行动方案,全力推进城乡结合部、农村等地区截污管线建设,新建、改造污水管线1000公里,基本实现中心城污水全收集。
二是在各区河流入界、出界处划定断面,进行水质监测,实行跨界断面考核,这是各级政府强化监控、承担责任的过程,也是人民群众监督的过程。
2017年中心城、新城的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2020年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77%,丧失使用功能(劣Ⅴ类)的水体断面比例比2014年下降24个百分点;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
问:“十三五”时期,北京市在拓展绿色生态空间方面有何作为?
答:“十三五”时期,北京市将着力扩大生态空间、环境容量,要实现“三增加、一还清、一协同”。
“三增加”:一是增加森林面积。巩固山区绿色生态屏障,实施20万亩宜林荒山荒地绿化,扩大平原地区森林空间,继续实施平原38万亩绿化造林,打造“山区绿屏、平原绿网、屏网相连、绿满京华”的城市森林格局。二是增加绿色休闲空间。新增20处郊野公园,打造一批森林湿地公园,形成“一绿郊野公园环-二绿郊野森林公园环-环京森林湿地公园环”的休闲公园格局,全市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5平方米以上。三是增加大面积的湿地。在房山长沟、琉璃河,大兴长子营、青云店,通州马驹桥等地,新建湿地3000公顷,在永定河、潮白河、官厅水库区域恢复湿地8000公顷,构建“一核、三横、四纵”的湿地总体布局,全市湿地面积增加5%以上。
“一还清”是指重要河湖水系基本还清。完成清河、凉水河、温榆河、通惠河等河流水环境治理,加快推进河湖还清。
“一协同”是指协同建设区域生态屏障。在北部,协同推进张承生态功能区建设;南部,全面推进京东南大型生态林带建设,加强北京新机场周边绿化;东部,着力构筑北京与廊坊北三县之间的绿化生态带;西部,恢复永定河流域生态功能。
问:交通拥堵是习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中指出的“大城市病”的突出表现。“十三五”时期,北京在缓解交通拥堵方面有哪些举措?
答:近年来,北京市把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放在城市发展的重要位置,取得了积极成效。“十三五”时期,北京要继续深入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坚持建管并重、突出管理,2020年中心城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5%,努力实现城市交通拥堵得到有效缓解。
一是提供便捷的公共交通。要坚持发展轨道交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2020年,轨道交通总里程将增加到900公里以上,平均每年增加近90公里,发展速度比“十二五”时期翻一倍;中心城90%的地区居民步行750米,就能乘坐轨道交通;实现“区区通轨道”,远郊新城居民也都能享受到便捷的轨道交通服务。同时要采取措施增加地面交通的吸引力。
二是努力解决好停车问题。要做好静态交通管理,实施“两手抓”:一手抓“扩容”,大力挖掘潜在停车资源,尽快编制停车场专项规划,鼓励社会多元化参与停车场建设,提供更多的正规停车位;一手抓“压缩”,通过严格执法,坚决治理乱停车,解决好市民反映突出的停车问题。
三是推动实现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构建京津保唐“1小时交通圈”,改变北京单中心、放射状交通结构,形成多节点、网格状区域交通格局。要高标准建成北京新机场,与首都国际机场共同形成洲际航空枢纽和亚洲门户。加快京沈客专、京霸铁路、京张铁路等干线铁路建设,加快京唐、京滨、京石、城际铁路联络线(S6线)等城际铁路建设,区域城际铁路将达到1333公里。完善便捷通畅公路交通网,加快推进首都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建设,缓解北京过境交通压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