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有效供给 满足有效需求(2)

扩大有效供给 满足有效需求(2)

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二是全面提高民用产品质量,更好满足居民消费需求。

产能过剩与其说是过剩,不如说是资源错配,是供给没有很好满足需求。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居民逐渐富裕起来,购买能力已经大大提高。一般而言,低收入群体会更多地购买低质量从而价格也低的产品。随着经济增长带来的人均收入增加,人们越来越看重产品的质量,对高质量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但问题是,因为各种原因,国内制造业未能充分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品质需求的日益高涨,从而导致国内消费者出国抢购各种消费品,或者通过海外代购购买国外产品。在这些产品中,奢侈品有世界顶级箱包、时装、珠宝、钟表,日用消费品有电饭煲,食品有婴儿奶粉、红酒等等。而实际上,其中很多产品是国内有能力生产的,还有很多国外品牌干脆就是在中国境内生产的。因此,去产能或去库存要做到的其实是淘汰落后产能,发展高端产能,提升产品质量。

提升产品质量,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加强和改进政府质量治理能力。当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机制不够成熟,人民群众的质量需求与质量安全保障能力之间的矛盾还比较突出。我国产品质量监管体系特别是质量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还不够完善,质量监管力量特别是基层力量严重不足,社会诚信体系还不健全,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我国国家质量技术基础与发达国家相比,整体水平差距较大。要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继续清理、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研究制定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国际上越来越重视的标准、计量、合格评定等质量技术基础纳入国家战略,加强集中统一管理,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完善国家量值传递溯源体系,推行电子商务等新业态认证认可制度,加快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加强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研究和应对。加强质量国际合作,深化质量技术国际交流,建立健全监管合作机制,做到产品和服务质量“双提高”,实现国内和国外消费者“双满意”。

第二,通过产业政策,推动行业集中度适当提高,鼓励企业规模做大做强。在民用消费品领域,大部分产品都不适合过度竞争;如果过度竞争就会逼使企业无底线地降低生产成本,用低质量换取低成本,导致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最后还是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因此,应该鼓励企业融合并购、强强联合,允许一个行业只容纳有限数量企业,让它们的规模得到保证以获得规模经济好处,从而有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同时大型企业会形成品牌和知名度,这也增加了其维护质量的动机。此外,少数企业之间也能形成有序竞争。以美国为例,即使是啤酒、饼干、个人卫生护理产品这样的轻工业日用消费品,也都是由少数企业占据着大部分市场份额的,这种市场份额又处于动态的竞争压力之下,促使企业爱护羽毛——重视产品质量和企业声誉。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战略行动,为新常态下“怎么干”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五大政策支柱为依托,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努力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