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供给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2)

让供给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2)

——经济增长和结构性改革关系的国际比较研究

发挥市场机制决定性作用

冯立果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暴露了原来潜藏在各主要经济体内部的结构性问题以及世界经济内部的深层次失衡问题。在经历了货币政策的集体性量化宽松和经济缓慢复苏后,世界经济仍然没有形成新的内生增长动力。

客观地说,世界经济面临的关键问题,不仅是短期的金融危机,更是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以及中长期不景气。因此,尽管结构性改革要触动固有利益格局,但全球主要经济体在这个问题上必须勇往直前。

美国、欧元区、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广泛存在着限制市场灵活性的结构性、制度性问题。美国主要是产业结构问题。次贷危机反映出美国的产业结构存在重大缺陷,主要是美国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失衡,即产业“空心化”。美国除了使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还先后推出《美国制造业振兴法案》、降低制造业税收负担、吸引美国海外企业回流等政策,全力重振美国制造业。从近两年效果看,美国结构性改革已经初见成效。

欧元区国家主要是成员国之间的财政结构问题。欧元区中心国家和外围国家的产业发展存在不平衡性,欧元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之间也存在严重不协调性。近两年,欧元区采取了宽松货币、紧缩财政的政策组合来刺激经济,但“高失业、高负债、低增长”局面仍然没有根本改变,其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仍然难以解决。

日本主要是人口结构问题,即严重的少子化、超级老龄化甚至人口绝对数量减少。日本政府实施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扩张的财政政策,但政策效果并不好。有日本学者指出,央行可以印出钱来,但印不出挣钱和花钱的人。如果不能显著改善超级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问题,日本经济很难好转。

当前和今后较长时间内,全球主要经济体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原则,就是要发挥市场机制在主要生产要素供给、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第一,改革劳动力市场及相关制度,提高劳动参与率,增强劳动力市场供应的灵活性。人口和劳动力问题既是供给侧结构性问题,又是需求侧结构性问题。从供给侧说,人口结构老化、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会弱化劳动力市场供给,进而增加企业劳工成本;从需求侧说,老龄化社会的消费能力会显著下降,同时政府债务会显著增加。着眼于中长期经济增长,主要经济体应该加大对生育政策、福利政策、人才政策、移民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的改革力度,最大限度开发现有人力资源,引进国外人力资源,提高劳动参与率和参与数量,增强劳动力市场供应的灵活性。

第二,推进濒危金融机构、“僵尸企业”的重组或破产,实现优胜劣汰和市场出清。世界500强和美国500强中,有不少连续多年严重亏损或资不抵债的企业。这些企业所在的行业领域的产业组织结构必须得到更新和优化。但由于“大到不能倒”等现象,这些金融机构或企业的破产重组存在诸多障碍。推进结构性改革,必须要破除制度性障碍,实现优胜劣汰和产业再生。

第三,强化市场在全球科技资源配置和创新中的决定作用,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客观地说,世界主要经济体现在仍然缺乏划时代的革命性的重大创新,所谓第四次工业革命仍然处于积累和孕育之中。欧元区国家和日本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已经有所落后。就未来而言,各大经济体须继续加大对于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让市场在全球科技资源配置和创新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加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到来。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