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法官"黄植忠

摘要:他1991年进入法院工作,虽然因患尿毒症两度换肾,但一直坚守法院工作一线,审理案件超过1500宗,无一超审限,无一当事人上访、上诉,他根据多年经验总结的“调解四法”更被推广应用。2012年5月,惠州首个以法官名字命名的司法工作室—— 黄植忠司法惠民工作室在博罗县人民法院园洲法庭揭牌,为群众提供诉前联调、法律咨询以及法制宣传等。他就是惠州市博罗县人民法院园洲人民法庭副庭长黄植忠。2015年12月,黄植忠荣登“中国好人榜”。

模范法官24年扎根基层 两次换肾仍坚守岗位

他1991年进入法院工作,虽然因患尿毒症两度换肾,但一直坚守法院工作一线,审理案件超过1500宗,无一超审限,无一当事人上访、上诉,他根据多年经验总结的“调解四法”更被推广应用。2012年5月,惠州首个以法官名字命名的司法工作室—— 黄植忠司法惠民工作室在博罗县人民法院园洲法庭揭牌,为群众提供诉前联调、法律咨询以及法制宣传等。他就是惠州市博罗县人民法院园洲人民法庭副庭长黄植忠。2015年12月,黄植忠荣登“中国好人榜”。   

黄植忠,一个基层法官。他做过两次肾脏移植手术,虽只有一个肾,仍能带病坚守岗位,正常工作,被誉称“独肾法官”。“我不知道还能活多久,现在我是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在工作和生活。多年来,我的家人、朋友一直支持鼓励我,组织和单位同事对我也一直关怀备至。我只有更加努力地工作,才能回报大家对我的关心。活一天,就要过好一天,做好一天的工作。”在工作上,黄植忠不知多少次挑灯夜战研究案情、磨破嘴皮调解纠纷,更接待了不计其数的前来咨询的群众。黄植忠用他23年的法官经历,诠释着“全国优秀法官”、“全国模范法官”的为民情怀。

    黄植忠 图片来源:惠州文明网  

1.长期扎根在基层 认真对待就没有结不了的案

“法官的最高境界不是判案,而是调解。成功的调解能够消除当事人心理上的对抗,实现案结事了人和。所以,对案子,我总是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去实现哪怕是百分之一的可能。”黄植忠说,长期扎根在基层,每天面对的大多是些家长里短、邻里纠纷的小事。可小事不小,不采取合适的方法解决可能会造成更大的矛盾。

“很多案件如果一判了之,对我倒是省心省力,可是乡亲们可能会因此反目成仇,老死不相往来。”黄植忠一直认为,调解工作要讲究真情,“大多数人是讲道理的,只要你理解和尊重当事人,认真对待,真心实意地为当事人着想,就没有结不了的案子。”

“多说说,多走走,是我处理案件的笨办法,也是很有用的方法。”黄植忠说,在多年的审判实践中,他根据案件情况、背景的不同,当事人身份、性格的迥异,提出了亲情调解、轮流调解、迂回调解以及喝茶调解的“调解四法”,强调根据情况有所侧重采取不同的调解态度和对策措施。

“‘调解四法’的提出,不是为了‘结案了事’,而是为了‘案结事了’。”黄植忠告诉记者,“案结事了”的含义不是为了结案而结案,而是要把人民群众的矛盾完全化解。运用自己的调解方法,黄植忠也达到了自己的初衷,在他审理的案件中,没有一宗被改判或者发回重审,没有一宗超审限,没有一个当事人上访,全部实现了服判息诉。他的“调解四法”也得到了推广和运用。

  

黄植忠在开展调解工作。图片来源:惠州文明网  

前不久,黄植忠接手了一宗父母状告儿子拒付赡养费、拒绝探望病重父亲的官司。他很快将被告阿权找来办公室,做其思想工作。“你也是父亲,换位思考一下。”一句轻声提醒,马上点醒了阿权,当即同意调解,并承诺满足父母的诉求。

可是意想不到的情况在几天后出现了,“如果想让我拿钱,那就让他先反省。”黄植忠打电话给阿权,那头却传来了严辞拒绝的声音,随后多次沟通也达不成一致意见。无奈之下,只能开庭审理,这是黄植忠不希望见到的,他不想看到父子对簿公堂的场面。

开庭当天,阿权没有到庭。黄植忠也没有当庭宣判,他想再做一次努力,让两父子重归于好。“赡养父母是子女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同时父母也应反思为什么子女做出拒绝赡养的行为。”黄植忠认为,生硬判决不利于修复双方关系,接下来他还要找到影响双方关系的心结,只有打开彼此心结,才能让父子重归于好,让子女发自内心地“常回家看看”。

如今,工作已经成为了他生活的一部分。乡邻纠纷、土地纠纷、婚姻纠纷,一些鸡毛蒜皮的事,他都要管。“我感觉每天能和老百姓接触,解决百姓纠纷,心里踏实,要不还真不知道天天能干什么。”  

责任编辑:张少华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