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五四三”双创教育体系的尝试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及其内外环境正发生着深刻而广泛的变化,在原有发展基础上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国家实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上,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结构性改革:一是需要提升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研究的原始创新能力,增加科技创新的有效供给;二是需要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水平,为国家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有效的人才供给和智力支撑;三是需要创新体制机制,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有序对接。
近年来,南京大学探索实施“五四三”双创教育体系,即创新创业课程、讲堂、训练、竞赛、成果孵化为主要内容的“五位一体”教学体系;创新、创意、创造、创业“四创融合”的成果转化、孵化平台;校校协同、校地协同、校企协同的“三个协同”体制机制。
应该说,通过几年来的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学校在江苏省建立的18个政产学研平台中均设有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研究生工作站,将大学生创业孵化、学生研发项目中试、应用型人才培养等纳入政产学研平台总体框架。依靠平台的牵线搭桥,与多个平台所在的地方政府签署了共建就业创业基地的合作协议。
“五四三”创新创业体系以市场为牵引,以产业需求和人才双创需求为导向,整合了校内外人才、智力、科研、平台、服务、资金等资源,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在区域内的流动与优化配置。同时,加强了融合互动与合作协同,形成了高效益双创成果,提升区域整体自主创新能力,使产业结构得以升级。另外,通过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校地共建模式、产业加速器模式、双创人才培训模式四大模式,汇聚了双创人才、智力等相关资源,形成双创成果,满足产业、行业、企业发展需求,满足双创人才的创新创业需求,最终形成“市场牵引、需求导向、资源整合、要素协同、产业辐射”的全链条、全要素的运行模式。
(作者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