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错的“里”字和放不下的面子

弄错的“里”字和放不下的面子

北京国子监大街院口的门匾上是否写错了字?近日,市民杨先生经过国子监大街时发现,临街一院落的朱红大门上悬挂着一块门匾,上面用繁体字赫然题写着“聖人鄰裡”四个字。古汉语专家证实牌匾上的字确实是写错了,究其根源,是题写者没有弄懂汉语的繁简变化,误用了“裡”字。针对这一争议街道负责人表示,近期将作出改变。(4月10日《北京青年报》)

据说这块匾挂了近十年了,换句话说,已经在众目睽睽之下弄错了这么久。可错一个字能算得了什么呢?还有更厉害的呢,2014年山西太原的一面刻有近百首唐诗宋词的文化墙,被证实竟有33处错别字。对比两地情况来看,出现这样的错误并非简单的笔误,都是因为简繁转化时出现的纰漏。个中缘由其实并不难理解,是为了让繁体字显得更有文化,当地的一位大妈应是说出了初设者的初衷——“看起来更有气派”。而再来看看前述的山西太原文化墙,明明也是给习惯于简体字的市民看的,非要弄上傻傻分不清的繁体字,目的据说也是为了看上去更有面子。

而据“聖人鄰裡”这块匾所属单位安定门街道介绍,2007年设立该牌匾主要是为了鼓励院内居民和睦相处,换句话说,这匾那是要给“院内居民”看的,这种传统文化上的导入,为什么非要“看起来气派”呢?再者说,弄个错别繁体字字上去,又谈何气派呢?倒是像极了一出“奇葩说”。

简繁之间,能不能显出文化之高低,这本身就是个伪命题,什么时候该简什么时候该繁,自然要有所讲究,正如国子监这里的牌匾,“考虑到国子监街的历史文化背景,可能这样的书写方式更能与整条街的风格相吻合”。但是,最首先要讲究的,尊重文字最根本的属性,它是用来传播文化和常识的,而不是人为地设置阅读障碍,更不是为了“看上去更气派”的面子而生。遗憾的是,这样的面子尊崇观,却成为公共管理者以及一些身处其中的市民挥之不去的集体无意识。

这种集体无意识不仅仅在于对错别字没有常识层面的敏感,更在于这种视错如归的“勇气”。要知道,这块“聖人鄰裡”已经挂了近十年了,在这么长的时间里,用错了的“里”字,难道是一直没被发现吗?其实并非如此,国子监社区居委会负责人说:“因为不少游客对于历史文化很有研究,确实有人提出过不同的意见,曾经问过,最后一个字是不是存在问题。”不过对于游客的提问,该负责人坦言只能去跟相关部门沟通,毕竟门匾的设立并不是由社区负责的。

那么,问题又来了:这里的“该负责人”到底有没有跟相关部门沟通呢?如果有,为什么这么久未见改变呢?而如果没有,为什么没有呢?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这是不是说明有关部门或者最基层的社区,为什么所谓的面子,根本就不愿意正视这样的错误呢?只是,如果连错误都不敢承认,又还谈何面子呢?又还谈何气派呢?

可以猜测的是,在媒体的倒逼之下, 错误的“裡”不日将换成“里”,只是,那放不下的面子观,还会不会继续作祟呢?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吴成玲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