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新:为何长江经济带不搞大开发

曹新:为何长江经济带不搞大开发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6年3月25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把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定位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长江经济带之所以不搞大开发,这是由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也是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长江流域是我国经济发展重心所在、活力所在

长江是世界第三长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横贯中国的东中西部,是连接“一带一路”开放战略的重要纽带。长江流域经过几千年的开发建设,已成为我国农业、工业、商业、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等方面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6亿人口,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GDP占全国45%。长江经济带是整个长江流域最发达的地区,也是全国除沿海开放地区,经济密度最大的经济地带,与沿海和其他经济带相比,长江经济带拥有我国最广阔的腹地和发展空间,是我国经济增长潜力最大的地区。长江经济带首尾的江北嘴、陆家嘴区域已逐步发展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并和国际经济关联密切的金融中心。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江流域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综合实力快速提升,是我国经济重心所在、活力所在。

长江和长江经济带的地位和作用,说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这不仅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也是对经济规律、社会规律的尊重。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长江经济带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长江的生态环境破坏和水资源污染状况已超出了大多数人的想象:森林覆盖率下降,泥沙含量增加,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枯水期不断提前;水质恶化,危及城市饮用水;物种受到威胁,珍稀水生物日益减少;固体废物严重污染,威胁水闸与电厂安全;湿地面积缩减,而这一流域水的天然自我清洁功能也在日益降低。

长期以来的乱砍滥伐,使长江流域的森林面积大幅下降。资料显示,长江流域的原始植被丧失了85%,上游森林覆盖率已由20世纪50年代初的30%~40%,下降到现在的10%左右。曾经吸纳雨季大量雨水的森林大半已不复存在。

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面积,上世纪50年代为36万平方公里,现在已增加到5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36%,年土壤侵蚀量达2.24万亿千克,使长江干流泥沙剧增。据调查,长江干流每10年河床就要抬高1米,一遇汛期,便成“悬河”,水位远远高于堤外地面。

长江中下游湖泊众多,与江河贯通,江涨湖蓄,调节丰枯。然而,由于泥沙淤积、围湖造田等所致,一些湖泊迅速萎缩甚至消亡。洞庭湖史称“八百里洞庭”,如今却萎缩成“洪水一大片、枯水几条线”的惨景。

伴随经济的快速增长、流域的大规模开发,众多工业、生活废水直接排入长江。根据环境保护部的调查结果,长江沿岸聚集了约40多万家化工企业,沿江而下的分布基本是围绕钢铁、炼油、石化等产业展开。长江经济带已呈现“化工围江”的局面。长江流域一带的农村基本上以粗放型的方式排放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现象严重,长期以来农业生产存在着化肥施用量过高、流失严重,加剧了流域面源污染。调查表明,长江已形成近600公里的岸边污染带。早在2012年,水利部水资源公告数据显示,全国废污水排放总量785亿吨中,有近400亿吨排入长江——几乎相当于一条黄河的水量。

长江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水资源污染状况与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些政绩观不无关系。一些地方为了追求GDP,置部门和地方利益于全局利益之上,让高污染的化工、水泥、钢铁产业密集布局在长江边,有的对企业违法偷排偷放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只追求看得见的政绩,热衷于搞形象工程,全然不顾生态安全和环境保护。

长江作为我国最宝贵的发展资源之一,要使其保持可持续发展,那么最根本的应该是充分重视并做好对该地区生态平衡的保护,不能一味追求大开发。如果在今后建设发展过程中不能守好生态平衡这一重要底线,仍按过去的发展思路,那么在未来10年之内,长江将有可能变成第二条黄河。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