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全面”:中国的大战略布局(2)

“四个全面”:中国的大战略布局(2)

“四个全面”首先要避免中国掉入中等收入陷阱

“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从时间轴来看,“四个全面”是在不同高层会议场合逐步提出的。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部署。

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

2014年10月8日,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提出全面推进从严治党。

2014年11月,习近平到福建考察调研时提出了“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三个全面”。

2014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则将“三个全面”上升到了“四个全面”:“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新增了“全面从严治党”。至此,“四个全面”基本成型,构成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总体布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共十八大提出的总目标,而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则如大鹏之两翼、战车之两轮,共同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顺利实现。这个过程中,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各项目标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

在时事评论员和专家学者眼里,习近平提出的“四个全面”就是他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图。

中国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耀桐说:“这是一个正式的宣示,宣告‘四个全面’成为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全新布局。”许耀桐认为,习近平提出的理论很有新意,新就新在“全面”二字。他说:“一方面是一种延续性,是对以往方向、路线的一脉相承,表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没有另起炉灶、否定过去;另一方面,‘全面’并非轻描淡写,可有可无。‘全面’就是要覆盖面更广,不可能留有死角、达不到的地方,而且加强了力度深度广度。”

与专家学者的解读不同,民众则普遍关注习近平提出的“四个全面”里边的干货。所谓干货,就是硬指标和硬措施。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中,民众看到有这样的表述: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一目标的表述被称为中国版的收入倍增计划。

收入倍增计划最早出自日本。1960年,时任日本首相的池田勇人采纳经济学家村治的建议,提出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为实现这一计划,日本进行了一场经济跃进。到1967年,日本仅花费7年时间,就实现了国民收入翻一番的目标,带来了史称“日本奇迹”的经济跃进。1968年,日本超越西德,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日本世界经济亚军的位置直到2010年才被中国赶超。

中国版收入倍增计划的关键是,到202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将可以超越美国,人均收入也将迈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从而摆脱中等收入陷阱,步入比较稳健的发展轨道。更加具体地说,中国希望在2010年到2020年的10年间,再造3亿中等收入阶层,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国民收入的金字塔分配结构,转入橄榄形结构,一个由中等收入阶层主导的经济社会,将更加稳定,也更加健康。

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上,历史学家总结有10次比较重要的改革,包括管仲改革、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等著名改革,其中有三次改革基本成功,但每一次改革都出现了反弹和回潮。由邓小平发起、习近平进行全面升级的世纪大改革,则堪称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例,此《决定》虽然只有2万字左右,却涵盖了15个领域、60个具体任务,可谓“句句是改革,字字有力度”。每一句话的内涵都相当丰富,落实下去都会使该领域的体制机制发生重大变化。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