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放中推进自主创新

在开放中推进自主创新

4月26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来到中国科技大学,观看了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成果集中展示。在智能语音、智能机器人、装备制造业、新材料、生物医药、智慧新能源等展区,习近平同科研单位和企业人员交流互动,询问科研进展、成果转化、应用前景等。

最近一个月,中国领导人在短时间内到多所大学视察调研,这一举动所内涵的政策走向,值得关注。

据媒体报道,习近平在中国科技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同科技人员交谈时强调,创新居于五大新发展理念之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必须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要依靠创新,不断增加创新含量,把我国产业提升到中高端。习近平指出,我国的经济体量到了现在这个块头,科技创新完全依赖国外是不可持续的。我们毫不动摇坚持开放战略,但必须在开放中推进自主创新。

“要在开放中推进自主创新”,这既指出了推进自主创新的外部环境,也指出了自主创新中“自主”的重要性。当代世界,是彼此开放、相互交流、趋向经济一体化的世界。关起门来搞创新,不仅将失去“新”与“旧”的参照及其标准,也将失去创新的动力与目标。开放只是创新的必要环境,不等于创新本身,更不会自动得到创新结果。在开放的环境中失掉自主、拾人牙慧、靠市场换技术得到的所谓创新,只能在创新方面亦步亦趋、越拉越远。

“要在开放中推进自主创新”,就是要在引进国外前沿科学理论和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学习、分析、借鉴、创造,大胆进行再创新,创造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开放、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个途径,是后发国家发展道路的不二之选。后发国家从先发国家引进先进技术及其管理经验、创新文化,尤其是通过利用直接投资方式获得、或者以市场换取的国外先进技术经过消化、吸收实现自主创新,可以大大提高创新的基点,同时也缩短了创新时间,降低了创新风险。

在经济一体化的时代,中国经济已经融入整个世界经济体系当中。作为整个世界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中国经济发展以及与此相关的一切活动都不可能在封闭的环境下实现和完成。在开放环境下,中国经济乃至中国个体企业的发展,都是整个世界经济产业链的一部分,中国离不开世界——这是开放不可变的基础;世界也离不开中国——这是开放必将有利于中国的基础。

当然,开放必然促进技术的交流,但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尤其是知识产权保护等激励发现和发明制度的存在,同时也限制了技术的普惠。在现阶段,许多中国企业缺乏自主的核心技术、自主的知识产权和自主的创新能力,这已经极大地限制了中国的进一步发展。从“制造大国”过渡到“制造强国”,从生产产品的低附加值过渡到名牌产品的高附加值,其关键就在于自主创新。

中国高校在自主创新活动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和突出。应该看到,大凡重要的基础科学研发,其特点是成本高、风险大、需时长、见效慢。因此,就必须建立科学的科技创新评价体系。从企业自主创新方面来说,则必须打破行业垄断,使企业自主创新获得动力,形成竞争,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从而为企业提供有效的知识供给。

说到底,自主创新实际上也是制度和体制创新。开放环境下的自主创新,就是要促进自主创新要素的流动和积聚,形成与国际创新机制相协调的体制和机制。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吴成玲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