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京彩好评: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新篇章

【地评线】京彩好评: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新篇章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2年经济工作。会议认为,今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从容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奋力完成改革发展艰巨任务,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消费市场、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2020年成为第一大外资流入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在深邃思考和深刻实践中探索破题之道,使中国经济迈上了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如今,我们已经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潮头掌舵,让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步伐更加坚定。2012年,中国经济增速新世纪以来首次滑落至8%以下,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十分突出,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中国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成为摆在新时代中国领航人面前的时代之问。沧海横流显砥柱。回眸9年历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经济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正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运筹帷幄,在重大历史关头、重大考验面前,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领航定向,才使得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奋勇拼搏,护航中国经济迎难而上、稳健前行。

转变理念,让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走上宽阔大道。发展理念是否正确,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我国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全面开启了一场关系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从中国高铁奔驰神州大地,C919大型客机飞上蓝天,到“中国天眼”落成启用,北斗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创新泉源正持续涌流;从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美丽”一词写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再到向世界宣示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绿色发展早已深入人心,踏上新时代新征程,新发展理念正引领中国经济走上高质量发展的宽阔大道,让中国经济这片大海愈加辽阔深邃。

重塑格局,让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赢得历史主动。今日之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疫情冲击给各国带来更大不确定性,内需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阐述和部署,为我国中长期发展作出战略谋划。以深化改革为抓手,瞄准畅通国内大循环淤点堵点,不断释放内需潜力和强劲动力。以扩大开放为契机,与140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合作文件,“一带一路”这颗梦想的种子正成长为参天大树……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中国制造”和“中国服务”共同发展,“世界工厂”和“世界市场”互促共进,改革开放的中国必将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更多增长动能,在不断登临发展新境界的浩荡进程中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人民至上,让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更有幸福温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的庄严宣示言犹在耳。9年来,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万多元,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义务教育入学率接近100%;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5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10亿人……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一组组亮眼的数字,彰显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责任担当,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有了实实在在的提升。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只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人民需要作为发展标尺,就一定能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新的实质性进展,更好满足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更有幸福温度。

勇立潮头逐浪高,奋楫笃行谱新篇。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掌舵领航下,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惊涛骇浪,踏上新征程的“中国号”巨轮,必能无畏无惧、战而胜之,向着梦想的彼岸乘风破浪,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华彩篇章。(来源:宣讲家网)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赵一頔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