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十三五” 发展谱新篇:做强养老服务业 实现老有所养(3)

展望“十三五” 发展谱新篇:做强养老服务业 实现老有所养(3)

建立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保障制度

5.  问: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是深化医改、应对老龄化、增进家庭福祉的惠民举措,北京市如何推进医养结合?

答:北京市民政、卫生、人力社保等部门建立了联合指导和协调会商机制,优化医疗机构设置、医保定点资质审批。2014年7月,市人力社保局出台《关于做好养老机构和养老照料中心建设医疗保险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养老机构(养老照料中心)内设置的分支医疗机构申请纳入医保定点的,建立“绿色通道”。2015年8月,有37家养老机构内设医务机构通过此渠道被批准定点,全市具备医保定点资质的养老机构达到73家。目前,全市449家养老机构和养老照料中心,经批准独立内设医疗机构且已经通过医保定点审定的81家,引入医疗机构分支或经卫生部门批准内设医疗机构的63家,与就近医疗机构建立医疗保障协议和绿色通道的286家。

6.  问:对于有特殊困难老年人,北京市提供哪些养老服务保障?

答:2013年,北京市提出建立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对城市特困、农村五保、低保、高龄、失能、失独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由政府给予相应的福利服务保障。对低保家庭失能老人入住定点养老机构提供每人每月1100元的补贴。建立经济困难的高龄和失能等老年人护理服务补贴制度。将第五社会福利院改造成专门保障失独家庭中的失能或70岁以上老年人入住的养老机构。为7万多名经济困难的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为3万多名空巢老人安装紧急医疗呼叫器和烟感报警器,为3000多名高龄困难老年人发放慰问金。为15万名失智老人配发防走失智能手环。

同时,北京市还探索开展长期护理保障工作。一是研究建立经济困难的高龄和失能等老年人护理补贴制度。2015年,北京市选择西城、海淀、朝阳、顺义、密云五个区县开展试点工作,投入市级补贴资金6000万元和评估资金2800万元,老年人开展失能状况和服务需求评估。在试点基础上,今年正在研究建立经济困难的高龄和失能等老人护理补贴制度。二是支持开展政策性长期护理商业保险试点工作。海淀区民政局与中国人寿保险北京公司签署协议,通过引入商业保险,借助其市场运作优势,采取政府补贴和个人缴纳的运营模式,为海淀区失能老人提供长期护理保障。对于已经出现失能情况的老年人,可一边缴费一边依据投保情况享受护理服务,政府承担一定费用。三是由市金融、保监、民政、财政等部门组成工作组,启动长期护理保险政策研究。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