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任务——坚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政治经济学所要处理的基本问题,就是协调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研究如何有效地以最低的成本化解多种发展摩擦,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缓解和减轻解放与发展生产力的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就是要分析怎样拥护社会主义制度,使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力量越来越大,努力缓解改革发展的阻力,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激励和约束机制的统一。这既是调动积极性方面的基本问题,更是转轨中我国面临的特殊问题。改革说到底是权责利在制度上的变革,在制度变革中如何实现三者的相互统一,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要防止权责利三者脱节,即有权利的人可以不负责任,履行责任的人不能获得相应的利益。这主要涉及企业治理结构问题。
调动中央和地方两方面的积极性。与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强调的中央垂直管理的“部门主义”相比,我国是“条块结合”:在中央垂直管理的同时,给地方政府相当大的独立的经济权利空间。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有利于调动中央和地方两方面的积极性,弊端则在于长期存在“条块之争”,即中央和地方的矛盾。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调整和政策演变,都旨在缓解这一矛盾。这主要涉及政府治理结构问题。
努力缓解改革发展的阻力。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亟待总结的实践经验,更是为丰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急需贡献的中国智慧。主要包括改革、发展、稳定三者间关系的协调,增量改革与存量调整关系的处理,改革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之间的均衡,发展的重点与全局的统一,政策的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衔接等。这些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现共同富裕。这是调动积极性的根本利益原则。实现共同富裕,必须要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在坚持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的基础上,统一协调按贡献、按要素和全要素效率分配的激励机制。在政府、企业、劳动者三者初次分配关系上,在地区、城乡、产业之间的分配结构上,在城乡居民内部的收入分配差距上等方面,从制度、机制、政策上予以协调,切实统一效率与公平,在有效推动发展的基础上更充分地体现“共享”理念。事实上,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仅是社会主义公平、公正原则的重要体现,还是提高效率的根本保证。
总之,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波澜壮阔的进程和举世瞩目的成就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生动实践又为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提供了鲜活经验。要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发展,更好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实践。
刘伟 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学科评议组理论经济学委员,教育部学科发展与专业设置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政治经济学中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制度经济学中的转轨经济理论,发展经济学中的产业结构演变理论以及经济增长和企业产权等问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