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整治不应止于“说得好听”

作风整治不应止于“说得好听”

一些群众到窗口服务单位或者机关办事,曾遇到这种情况:“您好!”“您请坐!”“请喝水!”工作人员的微笑接待、耐心回答让前来办事者备受感动,然而一阵寒暄之后仍是漫长的“等”和复杂的“流程”,最初的赞扬“熬”成了抱怨。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深入落实和驰而不息地纠“四风”,党员干部的干事创业面貌焕然一新,过去“门难进、脸难看”的情景基本见不到了。但在基层个别地方,面对前来办事的人,门始终敞开,脸不失微笑,可事还是难办。这说明作风建设依然在路上,作风整治不应止于“说得好听”。

只有能够倾听百姓声音,心怀急群众之所急的真心,将百姓的事放在心里,才能决定干部的行动方向,将百姓所需只是挂在嘴上,即使说得再好听,但对群众期盼毫不在意,做事浮皮潦草,依然不受群众“待见”。

机关干部“作风病”不是一日形成的,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过去“不给好处事不办,不见甜头就拖办”的不良作风根深蒂固,许多党员干部习惯了“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官僚作风,养成了“吃拿卡要”的不良习惯,缺乏责任担当,能不干事就不干事,能“躺着”绝不“坐着”,养成了一身的“慵懒散”毛病。

402

随着中央“八项规定”、“反四风”等相关制度的出台,机关作风大为好转,社会风气有所提振,广大群众拍手称快。但我们同时也发现,个别党员干部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不良作风依然“无法割舍”,“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成为新的“作风病”。

防止作风整治止于“说得好听”需要对各种不良作风加大查处惩罚力度,对相关责任人严肃追究责任。尤其是对与群众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窗口单位、服务部门等加大查办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不管涉及的干部是什么级别、什么身份、什么来头,都要依法依规给予党政纪处分。通过“严”的纪律、“严”的制度、“严”的手段,规范党员领导干部行为,促使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群众观、价值观。

防止作风整治止于“说得好听”还要从政府职能转变入手。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职能部门积极作为,努力探索,深化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实现了众多职能的转变。例如减少了群众办事的环节,简化了群众办事流程,很多地方实现了“一站式服务”,由“单兵作战”转向“协作共享”,让群众少跑路,提高了群众办事效率。这些积极有效的做法同样可以避免机关干部“作风病”的滋生。  

防止作风整治止于“说得好听”还需建立健全对领导干部的奖惩机制,让那些积极作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更大的施展才华的空间,让那些“不想事”、“不干事”、“不成事”的干部“无事干”,畅通干部“上下”通道,激励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当前,“三严三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正在开展,如何做到严实结合,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党员,这都考验着干部的作风问题。只有在日常工作的点滴之间,时刻想着群众利益,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始终牢记党员身份,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

将“说得好听”变为“做得出色”,以“公仆”身份面对群众,以积极心态面迎接挑战,以勇于作为干事创业,才能树立政府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才能真正赢得群众拥护和支持。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交流2群:531249826

责任编辑:李丹华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