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与思考】
教育的实质是培育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培养人,前者是育人目标,后者则包含育人载体和途径。在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代公民已成为育人共识,现代公民需既立足传统、又有现代意识;在育人途径和方式方法选择上,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个性爱好各不同等成长规律也已成为共识。此番京剧以选修教材的方式走进北京中小学,正是基于首都得天独厚的地理和人文优势,同时又给予了学生一定的选择权,它在文化育人模式上的探索于全国而言应具有探路意义。
中小学生确实应该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京剧是国粹,是传统文化明珠,它博大精深,不仅涉及众多艺术门类,还蕴涵深厚的文化底蕴、艺术内涵和人文思想。让中小学生接受京剧文化熏陶,能逐渐陶冶其情操,净化其心灵,提升其人格。当下文化娱乐多元,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德育是一只抓手,美育是另一只抓手,“美和道德是亲姐妹”,美育工作做到位,能产生“以美启德,以美育德”之效。
事实上,不少业内人士早就指出,不论是“京剧进校园”也罢,还是其他形式的传统文化教育进校园也好,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不仅不会增加负担,相反,丰富了教育的内容,对培养孩子的综合人文素质又多了一条途径。
对于我们的学生而言,“京剧进校园”的意义,当然不是培养专业演员,也不仅仅是让孩子欣赏到京剧的美,而是一种文化熏陶和心灵的滋养,在厚重其为人素养的同时,打开人生的另一片天空,让我们的孩子在所谓的名校和成功面前有自己的主见,在大是大非面前有足够的定力,在道德观和价值观上立场坚定。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