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路和举措
7. 问:“十三五”时期,北京推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答:“十三五”时期,首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强化服务基层的理念,努力把服务体系落实到基层,推动形成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新格局;以共建共享为着力点,强化机制创新,突出机制、资源、使用、经费“四统筹”,提高综合使用效率和服务效能;以“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数字化”为主线,把“保基本、促公平、提效能”贯穿始终,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快速发展;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并重,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力度,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社会化水平;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现代性和时代感,突出服务设施数字化,突出物流配送科学化,突出治理结构专业化,率先建成具有首都特点、全国领先、国际水准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8. 问:“十三五”时期北京市如何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答:北京市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主要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便利化、品牌化、数字化。以步行15分钟为服务半径,完善文化设施布局。依托社区(行政村)综合文化室,拓展便民文化服务、社区交流功能空间,保障市民基本文化需求。统筹建设一批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区域级综合文化中心,整合利用好设施资源,提供规范化文化服务。积极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品牌,突出“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动”、“春节庙会文化活动”等全市公共文化活动的品牌效应;形成四级群众文化活动联动机制,推出市级、区级、街乡级、社区村级文化特色品牌活动,塑造北京公共文化特色亮点。统筹实施全市数字化图书馆、数字文化社区等重点项目,打造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云系统和云平台,网上网下互联互通、线上线下共建共享,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
9. 问:在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上,北京市将有哪些重要举措?
答:一是推进国家级和首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的创建。抓好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和示范项目建设,巩固和提升北京在全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创建中的优势地位。同时,高标准开展首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通过创建工作的开展,引导各方力量汇聚,形成推动文化建设发展的合力,有效提升全市公共文化发展水平。
二是建立完善公共图书、文化活动、公益演出“三个配送体系”。以基层为公共文化服务重点领域,将各类文化资源纳入到全市公共文化配送网络之中,实现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贯通基层各站点,畅通资源流通渠道,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对接,保障市民平等、便利、均衡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
三是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五大工程”。实施“引领工程”,抓好政策引领、规划引领和法律法规引领,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实施“提升工程”,提升公共文化设施标准,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提升文化惠民的有效性,切实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实施“示范工程”,紧抓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创新发展。实施“培训工程”,大力培养基层文化大家、文化能人和支持文化发展的积极分子,加强对基层文化队伍的建设、管理和使用。实施“保障工程”,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组织保障、资金保障,建立供给和需求保障机制,实现供需对接。通过这五项公共文化发展工程,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落到实处。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