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想象力艺术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想象力艺术

摘要: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世情、国情、党情都处在动态的变化之中,我国的治国理政既面临着众多的新机遇新挑战,也面临着众多的新课题新矛盾、新要求新期待。在此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依靠学习才能走向未来,只有依靠想象力才能创造更好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想象力艺术值得全国上下深入学习领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国内国际两个大势,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提出了一系列接地气,得民心、出实效、扬国威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展示了一代大国领导人的开阔视野和远见卓识,赢得了国内外的普遍赞誉。“风物长宜放眼量”,不仅解决宏大的社会政治问题需要想象力,而且解决边缘的、局部的、微观的社会政治问题更需要想象力。治国理政既需要顶层设计的“宏大叙事”,也需要具体操作的“细致入微”,治国理政只有具有丰富而严谨的想象力,才能够对那些影响中国命运和中国未来的重大问题具有高度的敏感,也才能为解决这些问题倾注心血,奉献智慧。只有借助和富于想象力,才能在推进中国的改革发展事业中“登高望远”,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大势中“高看一眼”,才能在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棋高一筹”。可以说,谈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就不能不谈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想象力艺术。

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想象力艺术,既是在时间轴上对治国理政的深邃思考,也是在空间轴上对治国理政的战略擘画,正是这种时空想象的组合构成了习近平总书记整个治国理政的宏伟图景。理解和领悟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想象力艺术,可以从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时间想象力艺术和空间想象力艺术来看。

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时间想象力,首先就是对有着2000多年治理史的中国历史的想象力,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当今中国的治国理政只有放进历史背景和历史脉络后,才能清楚建构独特治理模式的基础和逻辑,才能理解我们为何要选择中国特色的治理模式,也才能更好的认识和理解当代中国治国理政的基本特征。2014年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发表重要演讲时强调,“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国情,注定了中国必然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观察和认识中国,历史和现实都要看,物质和精神也都要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要从历史的深度来认识中国、也要从现实的角度来把握中国,从历史中可以得到启迪、得到定力。

其次,对社会主义史的想象力,习近平总书记从六个时间段——空想社会主义阶段、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体系阶段、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阶段、苏联模式逐步形成阶段、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阶段、我们党作出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分析了社会主义思想从提出到现在的历史过程。“纵观社会主义从诞生到现在的历史过程,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这样的全新社会,在以往的世界社会主义实践中没有解决的很好。”社会主义事业这项工程极为宏大,零敲碎打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只有充满想象力进行联动和集成,才能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

再次,对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的想象力,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主要分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既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历史时期的论述富于想象力,他站在人民和历史乃至站在全人类文明进步的角度去观察问题,从而解决了这一重大的历史和政治问题。

责任编辑:黄艳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