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品格
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中华民族之所以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创造了长达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有这样一种精神品格。自强不息精神,就是奋发图强、独立自主、孜孜不倦、坚忍不拔、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种精神,体现在个人价值方面,就是自我超越、持之以恒;体现在社会价值方面,就是锐意进取、革故鼎新;体现在国家价值方面,就是发愤图强、民族振兴。中国共产党历来崇尚自强不息精神,为谋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前赴后继、不懈奋斗,尝尽艰辛而无悔,历尽挫折而不馁。自强不息精神已融入我们党的宗旨与追求,成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固精神支柱。
厚德载物与自强不息相辅相成。厚德载物,就是要有宽广的胸怀、深厚的修养和博大的精神,包容万物、博采众长。厚德载物精神渗透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在人与人关系方面,体现为虚怀若谷、宽以待人;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体现为善待万物、和谐共生;在国与国、民族与民族关系方面,体现为协和万邦、和睦共容;在思想文化方面,体现为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继承和弘扬厚德载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赢得广大人民拥护和社会各界信任,由小到大、由弱变强,从胜利不断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原因。厚德载物精神已融入中国道路选择及实践的方方面面,成为这条道路具有旺盛生命力、在世界各种道路选择比较中始终充满自信的精神支撑。
锐意变革、革故鼎新的勇气智慧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彼月异,月月异,再月异。”日新月异、革故鼎新,是中华民族不懈的价值追求,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明品格。中华民族是一个锐意变革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文明。
锐意变革、革故鼎新,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领导开创中国道路的鲜明品格,成为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历史时期。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历史高度,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锐意改革、推进改革,赋予改革以更加深刻的时代意义和历史内涵。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全面深化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全面深化改革,尤其需要弘扬中华民族锐意变革、革故鼎新的优秀传统精神。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前行,就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中国已经进入改革的深水区,需要解决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个时候需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不断把改革推向前进。”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气与智慧,凸显了中国道路的历史底蕴和时代走向。
(作者为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济南大学政法学院名誉院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