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保军:新时期城市工作的价值取向

杨保军:新时期城市工作的价值取向

随着城镇化率超过50%,我国开始步入城市型社会,并进入城镇化加速发展的中后阶段,以及同步提升城镇化水平与质量的关键期。未来中国城市工作怎样谋篇布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城市工作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指明了今后城市发展的正确方向。从价值取向看,主要体现了四个特点。

注重理性发展:降速、转型、多元

在城镇化阶段性特征和经济新常态的叠加影响下,新时期城市发展将呈现三个突出趋势:

一是降速,发展速度从高速转为中高速,城市间的分化现象将相继出现。由于总体增速放缓,以前几乎是齐头并进式的城市增长,将由于不同城市的吸引力和门槛差异,而出现不同的主导发展态势,有的是“精明增长”,有的是“精明调整”,还有的可能是“精明收缩”。

二是转型,发展方式从数量增长为主转向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为主。未来城市建设的结构优化,主要体现在:投资领域从以房地产为主转为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为主,并向优质教育医疗、保障房、棚户区改造、农民工子女教育、老龄化福利设施等方面倾斜,进入以福利推动发展、以发展保障福利的良性循环;宏观地域上从以发达地区为主转为适当均衡,并向发展潜力大、历史投入少的城市倾斜;中观地域上从以国家和城市内部为主,转为适度向城际倾斜;微观地域上从以新城新区建设为主,转为因地制宜的新老兼顾,或者向老城更新和城市整体品质提升倾斜。

三是多元,发展动力从单纯依靠工业化转向更加多元和特色化。这既是经济动力趋于多元化的规律使然,也是大量由于资源环境约束不适宜工业化地区的必然要求。城市的信息化水平、国际化程度、人文魅力和生态环境,将成为新时期的核心竞争力。

与此相应,城市工作的目标设定、规模与速度把控、设施配置标准等等,都必须从以前的超常速度惯性中解脱出来,要实事求是、尊重规律。今后要把人而不是土地视为城市最宝贵的“资产”和根本动力。要通过更好地服务于人,包括提供良好的人居环境、公共服务、交往空间和创业机会等,用来激发人的创新潜能,为城市发展找到永不衰竭的驱动力。

回归城市本源:家园、文明、创新

以前快速追赶式的城市发展,其价值取向是经济增长至上的发展,背离了城市的本质,必然导致城市的异化——城市成为“增长机器”!因此,要使城市实现转型发展,必须回归城市的本源。

首先,城市是人们生活的家园。古人说:“城,所以盛民也。”说明民乃城之本。亚里士多德也说:“人们为了生活来到城市,为了更好地生活而居留于城市”。其次,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传承载体。城市的出现,正如文字一样,是古代人类文明诞生的重要标志。在西方国家的很多语种里,“城市”与“文明”都拥有同一个拉丁语词源。芒福德认为:城市是文化的磁体和容器,是改造和提高人类的场所。再次,城市也是创新的孵化器和加速器。城市通过自由频繁的人际交流和多元化的文化碰撞,自古以来就是创新的源泉,也是城市出现后人类文明进程加速的内在原因。

只有回归城市的这三大本源,我们的一些城市才会避免“有城无市”,钢筋水泥建筑翻新,生活气息却不足,更缺乏文化灵魂。城市工作的核心价值,在于如何使城市成为市民生活的幸福家园,成为人类文明的恒久载体,成为创新驱动的强大引擎,而不仅仅是经济增长的载体。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