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人的需求 促进城市发展

满足人的需求 促进城市发展

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城市工作,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这是我们做好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进一步做好城市工作指明了方向。

应该看到,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城市工作还存在重建设轻治理、重速度轻质量、重眼前轻长远、重地上轻地下、重新城轻老城等倾向。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城市生活的更高期待,对当前城市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此,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城市工作的中心目标,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

做好城市工作,要从满足人的需求出发,让城市成为人民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有力依托。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5个层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与城市发展尤其是大城市发展结合起来看,推动大城市建设亦应满足上述5个层次的需求,提高城市的健康性、安全性、开放性、包容性和活力。

满足人的生理需求,提高城市的健康性。回顾历史,世界上几乎所有较为古老的特大城市都得过“大城市病”,传染病肆虐、污水横流、居住拥挤。历史上,城市的健康水平甚至一度低于农村。随着时代发展,现代城市满足居民生理需求的能力大幅提高,这一需求的内涵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现代城市必须满足居民健康生存和繁衍的更高要求,城市建设要强化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将环境容量和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作为确定城市定位和规模的基本依据,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为居民提供健康的空气、水、住宅、食品,并且不断完善市政基础设施。

满足人的安全需求,提高城市的安全性。大城市以及特大城市由于规模大、人口密集、对外开放度高、社会关注度高,面临的潜在安全风险也较大,是各种风险的多发地和矛盾的汇集点。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生态安全、网络安全彼此界限模糊、相互交融,牵一发而动全身;在传统威胁增加的同时,网络攻击等非传统威胁也呈不断上升的势头。对此,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把住安全关、质量关,并把安全工作落实到城市工作和城市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

满足人的社交需求,提高城市空间的开放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城市人口流动性加大。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大城市,使现代城市与传统的乡村社会在社区层面上呈现出本质区别。城市要更好满足居民社交的需求,就要在社区建设足够数量和规模的、满足不同人群需要的公共空间、文体设施和场地、公园绿地,为居民社交提供场所;建设便捷的公共交通,完善城市慢行系统,方便各类居民尤其是老年人出行,并且重视街道的建设;同时还要建设广覆盖且更加安全、快速、低价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满足信息时代人的新社交需求。

满足人的尊重需求,提高城市社会的包容性。城市发展要善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集聚促进城市发展正能量,使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市民勤劳之手同向发力。要建设长效机制,促进城市居民平等地享有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重点体现在对城市老年人、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的服务和关怀;要尊重市民对城市发展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鼓励企业和市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城市建设、管理,真正实现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

满足人的自我实现需求,提高城市的活力。城市是我国各类要素资源和经济社会活动集中的地方,对大城市来说,尤其需提高其经济、文化、社会活力,满足城市里各类人群的自我实现需求。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要推进城市科技、文化等诸多领域改革,提升城市的文化活力,建设功能齐全完备的文化设施,开展丰富的公共文化活动,营造繁荣的文化市场。同时,优化创新创业创造生态,让创新成为城市发展的主动力,使城市成为创业、创新、创造人才向往的热土,释放城市发展新动能。

(执笔:黄江松)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