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和平:建设未来人类命运共同体,一流大学的人才培养使命(2)

谢和平:建设未来人类命运共同体,一流大学的人才培养使命(2)

3.中国大学人才培养的高度和视角

从根本上说,所有的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的视角,都是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求而形成发展起来的。一直以来,中国大学人才培养的视角,都定位在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们大学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要求和根本的出发点。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我们培养人才的落脚点也有所不同。新中国成立以后,各项事业百废待兴,为了能迅速发展国家经济、特别是在短时间内促进工业快速发展,急需大批技术专家和各种专门人才。国内很多高校成了“工程师的摇篮”,事实证明,我们培养出的“又红又专”的人才,适应了当时的社会需求,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建设越来越需要高水平、多样化的创新人才,也越来越需要未来社会的合格公民。我国高校顺应社会的需要,不同的大学对自己的人才培养提出了不同的目标和要求。清华提出了“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北大开始致力于培养“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人才”,上海交大则把“培养一批创新型的领袖人才”作为自己人才培养的定位。四川大学在2004年确立了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具有“深厚人文底蕴、扎实专业知识、强烈创新意识、宽广国际视野的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

面向未来,我们要全面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批示中特别强调:“要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这就为我们高校在新时期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站在全球的视角,站在中国未来将从世界大国成为世界强国的高度,努力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人才。从2012年起,四川大学提出并构建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培养体系,也就是一个体现川大精英教育、个性化教育、全面发展教育的“323+X”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协作精神与社会担当能力,努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

那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具体体现在哪里?这就体现在我们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有知识、更要有文化,不仅要有智慧、更要有担当、有胸怀,不仅要关注中国,更要关注世界、关心全人类;不仅要参与、融入国际事务,更要影响、引领国际事务,真正为国家、为世界、为人类的进步作出贡献。

面向未来,中国大学要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关键就是要认识和做好两方面工作。

一方面,中国的大学要有这个自信。去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和激励就是,中国不仅可以产生世界一流水平的科技成果,更能够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能够引领人类发展进步的杰出人才。所以,我们推进“两个一流”建设,培养一流人才,应当立足国际一流水平,但更应体现中国特色,真正实现从“跟跑者”“并行者”向未来“领跑者”的转变。

另一方面,我们要走好高端国际化教育这条路,真正培养能参与、影响和引领国际事务的一流人才。近几年来,四川大学在这方面进行了努力探索。2008年汶川地震以后,我们与香港理工大学共建了全球第一个“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引进了原联合国教科文助理总干事卡隆基教授担任院长,致力于为国际机构培养防灾减灾、重大灾害危机处理的国际高端专业人才。我们与匹兹堡大学共建了“川大—匹兹堡学院”,引进了匹兹堡大学在世界前沿学科领域的办学理念和优质教育资源,作为学校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人才的高层次、高水平改革实验区。同时,我们正与成都市共建一个“3+3”国际创新创业学院(研究院),汇聚川大、牛津、匹兹堡大学“三校”和成都、牛津郡、匹兹堡“三地”的创新优势资源。此外,学校专门拿出经费,列出课题指南,鼓励和支持广大教师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别研究,开展全球政治经济、反贫困及全球变化科学等方面的研究。从2012年起,学校每年拿出1500万元在6—7月举办“国际课程周”,邀请牛津、哈佛、耶鲁等世界一流大学的400多位外籍教授来校开设全英文课程。

高校推进“两个一流”建设,不仅要在水平上达到国际一流,还要有一种立足中国、胸怀世界、关注人类的视角和情怀,更要有一种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卓越贡献的担当和气魄。从一定意义上讲,当国内高校真正伴随中国走向世界,能够不断涌现改变人类生活的成果、不断培养引领世界未来发展的顶尖人才之日,就是我国世界一流大学真正建成之时。

(作者系四川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