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新常态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3)

从经济新常态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3)

摘要: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原因,并不是总需求不足,而是受到现有生产能力扩张或总供给增长的限制。因此,维持中国经济较高速度增长,并不需要刺激总需求,只能通过供给侧方面的改革,增加有效生产能力,扩大有效供给。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一个社会的最大化生产能力,不是劳动力、技术、资本存量的简单加总或集合,而是按一定方式或依一定比例配置起来的资源或生产要素的组合。

经济结构包括劳动/资本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表述的都是各类经济变量之间的相对关系。消除过多的资本,促使过剩行业向有更大需求的行业转移,高端技术替代低端技术,高端产品替代低端产品,绿色、环保型生产替代高污染生产,这些都属于结构性调整问题,都是在改变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改变资源在不同行业、产品、生产中的配置。因此,结构性问题本质上是资源配置问题。

相比于计划经济,中国的资源配置效率在市场导向的改革中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并带来了经济的长期高速增长。然而,我们的市场机制还不够完善,资源配置并未完全达到帕累托最优,从而表现为前述的各类结构性问题。在这一条件下,有效生产能力的扩张成为经济进一步增长的瓶颈。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就在改革,即改变现有的资源配置方式,让资源配置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在发育良好、竞争充分的市场体系中,价格的涨跌会自动引导企业进入高需求、高收益,高技术、低耗费、低成本领域;相应地,市场需求不足、技术落后、耗费高的行业会由于收益低、成本高而萎缩,从而实现资源在各个产业、行业间达到合理、优化的配置。而且,由于需求不足而产能过剩的行业、高成本(高消耗)企业必然会在同行的成本(价格)竞争中无法生存,并通过破产、兼并、重组被淘汰,最终使资源集中于低成本、产品受市场欢迎的高效率企业,实现行业内的资源优化配置。在市场竞争中,为了获得竞争优势,企业会努力选择、创新更先进的生产技术,努力提高经营水平来降低成本。

因此,市场的有效运行,能够通过价格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自动实现化解过剩产能、调结构、去库存、降成本、加快技术创新、增加有效供给的目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责任编辑:黄艳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