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新常态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4)

从经济新常态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4)

摘要: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原因,并不是总需求不足,而是受到现有生产能力扩张或总供给增长的限制。因此,维持中国经济较高速度增长,并不需要刺激总需求,只能通过供给侧方面的改革,增加有效生产能力,扩大有效供给。

围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经过30多年的市场化改革,政府逐渐退出了很多领域,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也有了越来越大的作用。然而有时候,政府从对经济的计划管理的前门退出的同时,往往又以宏观调控的名义,继续实施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广泛干预、调节、管理和控制。笔者认为,目前政府在保增长的名义下对经济的过度调控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

首先是刺激需求的政策。既然我们已经实现了充分就业,就意味着达到了现有劳动力约束下的最大化产出。此时,即使有闲置的资本设备、更高的总需求,也不可能增加实际产出、提高经济增长速度。而且,需求的增加极可能带来下述负面问题:一是缺乏需求的过剩产能、低技术高污染的企业、低端产品等会在刺激起来的市场需求下得以继续生存、维持,阻碍结构性改革;二是导致工资率上涨,从而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在既定的技术条件下,很可能导致农产品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产量下降、价格上涨,2015年猪肉和鲜菜价格已分别上涨了9.5%和7.4%;三是刺激投资意味着未来会形成更大的资本存量,在资本已严重过剩的条件下,必然导致未来更大的资本过剩;最后,有利于资本所有者的刺激投资政策,极有可能进一步拉大资本所有者与劳动者之间的收入不平等。

其次是调控供给的政策。在市场中,劳动力紧张或资本过剩必然会导致劳动者工资上涨和资本回报率下降。而产品不能适销对路,或生产技术落后、经营落后、成本过高的企业同样得不到合理的资本回报。当资本回报率低于一定水平,甚至连运营成本都弥补不了时,如果没有地方政府的扶持、保护,过剩资本将通过企业破产、倒闭、兼并、重组退出相关行业。通过淘汰过剩资本,市场会自发实现劳动与资本新的均衡。退出生产能力过剩行业的资本,会寻求以更先进的技术、更好的经营理念进入产品需求更高从而能带来更高投资回报率的领域。

由于政府缺乏隐藏于市场的分散化信息,由政府配置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往往会进一步恶化资源配置,扭曲产业结构。哪类行业需要抑制,哪家企业、哪个地区的企业需要关、停、并、转以消除过剩产能、落后产能,需要以什么力度扶持、资助、补贴哪个企业,这些问题如果政府都能精准完成,我们也就不需要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了。

在市场尚未充分发育阶段,必须由政府运用强大的行政资源培育市场,发展经济。但中国目前供给侧方面的问题,在相当程度上与过去政府对市场的过度干预有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由政府直接调节、控制、管理供给,比如运用行政力量压缩过剩产能、调整产业结构,而是让政府从全能性政府、经营性政府、招商性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从经济活动的决策者转变为法律、法规的执行者、监督者,市场秩序的维护者,为企业生产经营创造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让市场本身具有的活力释放出来。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黄艳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