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实现绿色发展,要义是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人因自然而生,人类发展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体现了我们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科学把握,必将指引我们更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资源环境问题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瓶颈制约。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绝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对于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甘肃来说,实现绿色发展意义尤其重大。近年来,甘肃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努力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着力实施一批流域治理和生态保护项目,生态环境局部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但是,由于基础较差、欠账较多等原因,生态环境问题远未根治,必须下大力气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开放发展理念是准确把握国内国际发展大势的先进理念。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发展壮大,必须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坚持对外开放。近年来,世界经济深度调整,经济全球化呈现新的发展态势,我国与世界经济相互影响日益加深。我们必须增强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
我国对外开放从沿海开放、沿边开放、内陆开放再到全面开放,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大势,带来了经济持续繁荣发展。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是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提高发展质量效益的任务更加紧迫。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继续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用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深入把握国内国际发展大势基础上提出的开放发展理念,顺应世界发展潮流,符合我国发展要求,必将引发对外开放领域的深刻变革。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甘肃作为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和商埠重地,成为向西开放的重要前沿和门户。我们立足实际特点和自身优势,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着力打造物流集散大枢纽,拓展合作交流大市场,构建向西开放大平台,打好平台牌、通道牌、交流牌,努力形成对外开放的后发优势。
深入推进共享发展
共享是发展的目的,契合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习近平同志强调,共享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贯彻落实共享发展理念,必须矢志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给全体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发展成果由谁享有,体现着发展的价值取向,是发展观中具有根本意义的问题。共享发展理念旗帜鲜明地回答了这一问题,即由全体人民共同享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止步在思想上,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要通过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生产更多更好的物质文化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要有效克服和解决各种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和问题,积极营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更充分体现。要加大对困难群众的帮扶力度,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在此基础上,乘势而上,不断缩小收入差距,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近年来,甘肃把脱贫攻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来抓,深入开展扶贫行动,累计减贫500多万人。当前,必须深入贯彻中央关于精准脱贫的战略部署,以更大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力争今后3年每年脱贫100万人,啃下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作者为中共甘肃省委书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