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斌:观察中国政治要有认识论上突破(4)

杨光斌:观察中国政治要有认识论上突破(4)

主题链接

学者档案

杨光斌,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研究领域为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政治学理论(制度变迁理论、国家理论、民主理论、政党理论)、当代中国政治、比较政治、中国国内政治经济与对外关系;目前正在从事“民主模式新论”研究,创建国家治理能力的理论架构,并致力于中国社会科学话语权研究。主要学术贡献:更化了一些政治学基础性概念的解释;提出相对于社会中心主义和国家中心主义的政党中心主义的国家建设理论;民主理论、社会科学话语权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

阅读提示

◆无需讳言,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学术领域得到充分传播的就是古典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关于个人权利的古典自由主义思想甚为流行,诸如洛克、孟德斯鸠、休谟、斯密、密尔等等,都是当时学术领域的“座上宾”,人们如饥似渴地从他们的作品中汲取营养,并按照他们的观念来对照和解释中国。对于经历了“文革”浩劫的中国和个人而言,保护公民权利的呼唤和主张,无疑也是切中时弊的。

◆依照“观念世界”去观察中国,依照流行的“转型学”去对照中国,结果必然是“知识”有违“常识”。应该认识到,“观念世界”的中国政治其实就是“西方中心论”下的中国政治,以西方模式的标准去衡量中国,中国就不算是正常国家。但是这符合常识吗?为此,我们需要跳出“观念世界”,去观察世界的政治常识。

◆社会科学研究提供的知识不但有观念,更多的是事实和常识,跳出观念的囚笼而回到事实世界,对中国政治的认识大概会是另一种结论。严格说来,在世界大历史维度上,西方国家今日之福利,也不过是“二战”之后的事情。

◆当今的中国固然有很多问题,有的问题甚至还非常严重。但是在大历史的纬度中来观察不难发现,当今中国所面临的同样是西方国家都经历过的治理危机,问题的严重程度真的比它们更严重吗?让我们回到现实,在世界政治的大空间中来看,与上百个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当然更有自信的资本;而且与可比的发展中国家比较,中国更有理由产生道路自信。

阅读延伸

何谓“观念世界”?

“世界”在客观上是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构成的。一般说来,人们对于物质文明的先进与落后没有大的争议,但是对于制度文明的判断则取决于精神文明中的带有偏好的思想观念的解释,因而,客观存在的世界则变成了“观念世界”。近代以来,尤其是冷战时期,“观念世界”的建构者无疑是在物质文明上处于强势地位的西方国家,他们把自己的优势解释为制度文明上的优势,比如自由贸易、保护有效产权的“法治”、“人权”、“自由”、“民主”等,这无疑掩盖了历史的真实性。要知道,西方强大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战争掠夺,而大众民主则是晚近的事。因此,流行的“观念世界”具有非历史性、非时间性,很多后发国家按照“观念世界”去建构自己的国家制度之后,得到的只是形式上的民主,而结果是普遍的无效治理乃至国家动荡与解体。观念的斗争并没有因为冷战的结束而结束,相反,尝到了胜利甜头的美国依然在如法炮制对待苏联的做法来对待中国,最近美国国防部长卡特在海军学院的演讲毫不掩饰这一点。遗憾的是,很多人依然享受“观念世界”中的那些“好概念”。世界政治已经告诉我们:好概念不等于好政治。

何谓“反事实法”?

政治制度尤其是大国政治,是很难用实验法来反复考量的,而比较研究中的“反事实法”则是一条可以验证政治选择好坏的方法。所谓“反事实法”,就是与事实相反的假想思维。比较政治研究让“反事实法”不仅停留在假想思维层面,而且停留在事实层面。比如,中国没有走上西方道路、实行西方制度,如果实行了会是什么结果?这是没法实验的。但中国与可比的、政治制度相反的国家进行比较,则可反向验证中国政治制度的优劣。(杨文)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