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高考
(2002年7月)
规则
记者 任敏
无规矩,不成方圆!
时隔14年,吴爽仍然记得高考作文题的第一句话。当时,她并没想到,“规则”,这个恢复高考以来北京自主命制的第一道作文题,对她的影响,竟一直持续到今天。
2002年的夏季高考,北京首次命制语文、数学和外语试题。考前,吴爽就知道自己是“北京卷”的第一批考生,她很期待,想看看“京味儿”高考是个什么样子。
整场高考,作文题给她留下了最深的印象。坐在考场里,吴爽第一次认真思考着 “规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是老北京,从小家里规矩就多——不许吧唧嘴儿、不许叉着腿儿、吃菜不许乱挑……“对呀,这就是生活的规则。”吴爽灵感来了,奋笔疾书。
最终,吴爽考取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学习安全技术及工程、安全设计与生产等专业知识。吴爽又想起了高考作文题,“这专业更需要规则,没有规则,就没有安全。”吴爽琢磨着。
如今,吴爽是北京市安监局宣教中心的员工,已成为“规则”的宣讲者。
墙体坍塌导致事故,钎探机倾覆砸伤建筑工人,电梯轿厢坠落致人伤亡……工作中遇到形形色色的生产安全事故犹如一记记警钟,总在提醒吴爽,遵守规则,规避风险,确保安全。这些有关“规则”的感悟,都被吴爽融进了工作中,指导帮助企业管理人员熟悉安全生产流程,学习安全生产法规,遵守规则,确保安全。
“规则,自高考而起,如今,已成了我的人生准则。”吴爽感谢那年高考,让她开始思考规则的意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