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
(2016年6月)
记录高考
记者 贾晓燕
备考的最后时刻,王柏淞除了复习,还忙着一件事。每天上学,他都要在教室里架起摄像机,他要完成一部微电影,记录高考。“这是我送给同学和老师的礼物。”在王柏淞的身上,丝毫感觉不到大考临近的紧张。
从初中开始,王柏淞就成了影迷,上了高中,他开始自编自导微电影。中学六年,他每天都要看一部英文原版片,即便高考在即,这个习惯也没有中断,这两天,他刚刚温习了一遍《蝙蝠侠》。
王柏淞看电影可不仅仅是为了娱乐,原版电影中大段的英文对白,锻炼了他的英语听力和口语能力,他的英语成绩很好,是班里的英语课代表,模拟考试,英语一直保持在130分以上。
虽然王柏淞喜欢影像,熟悉新媒体,但在他心中,阅读依然不可取代。有时候,他看到父母盯着手机看,甚至会提醒父母:“别老拿着手机,多读点儿书吧!”
妈妈想养猫,征求儿子的意见,王柏淞眼皮都没抬,直接从网上买了好几本有关养猫的书,送给妈妈,让她先自学,做好充分准备。
王柏淞从来不打无准备之仗,阅读被他视作是应对挑战的最好准备。他几乎把所有的零用钱都买了书,从老庄到《史记》,从沈从文到金庸,从《浮士德》到《枪械鉴赏》……只要带字,王柏淞都喜欢拿来读读。“阅读,能让我更丰富,拍出更好的作品。”
其实,刚上高中的时候,王柏淞并不出众,甚至有些落后。但这个坚持自己兴趣的男孩子,依着自己的节奏,厚积薄发,逐渐赶了上来,而且大有超越之势。一次历史课,老师让王柏淞讲讲启蒙运动,他镇定自若,侃侃而谈,老师都惊呆了,“柏淞对历史人物的理解,已经超出了这个年龄孩子所能理解的深度。”
今天,王柏淞就要走进高考考场,他嘱咐父母,记得带摄像机去考场,帮他补几个高考的镜头,微电影要用。
直到现在,王柏淞还没和父母商量过志愿如何填报,但父母并不着急,他们相信儿子会有自己的主张,而且会坚持地走下去!
加油!柏淞!祝你成功!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