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高考
(2003年6月)
降10分
记者 任敏
虽然学的是理科,但李超更爱古文,高中时,每晚睡前,她都要读一段文言文。
对古文的痴迷,不仅促使她在高考前弃理从文,还帮助她顺利通过了清华大学首次自主招生。当年,清华自主招生在京认定了6名文科考生,最终只李超1人被录取。
2003年,我国首次试点高校自主招生,李超和很多考生一样,起初并不太清楚什么是自主招生。当时因为她模拟考试成绩靠前,获得了一个参加清华“首届文科冬令营”的名额,到了冬令营,李超才知道这就是自主招生的考场。
笔试语文,只有一道题。阅读材料出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这题目让李超一阵窃喜,当时她正在读《二十六史精粹今译》,其中就有《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面试时,李超最后一个入场,她非但不怯场,还有点自来熟。“各位老师辛苦啦,面完我,就可以吃饭了,加油啊!”教授们都被这小姑娘给逗乐了。
教授们相继问完问题,李超竟意犹未尽,“再问点儿问题吧,不过瘾啊!”教授们还是头一次碰上这样的考生,人文学院一位学者问她《盐铁论》,想难为一下她。没想到,李超竟侃侃而谈,“《盐铁论》是西汉的,是大臣们讨论是否取消盐铁国家专卖权……”
出色的发挥,使李超获得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的认定,高考录取时可享受降10分的录取优惠。
李超并未沾沾自喜,依旧认真备考。最终,她的成绩过了清华提档线,“降10分”的录取优惠没用上。
在李超看来,自主招生不仅给了她展示的机会,还让她明白“自学探究”远比“埋头刷题”有用得多。这让她在大学里如鱼得水,成绩始终名列前茅,毕业后留学美国深造。
“按心意做选择,是对自己负责,对时间负责。”李超说,这是自主招生教会她的道理,学习如此,人生亦如是!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