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汉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2)

尹汉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2)

三、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出发深刻领会“四个必须”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说,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深刻领会“四个必须”,应该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联系起来思考。要把握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以及保障其运行的体制机制,把握制度体系运行过程中的一些关键环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出发思考问题。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中,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是关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三者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排,还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自治等基本制度。还包括政府、司法、群团和社会组织等系统,包括维系整个系统运转的民本思想、群众路线、统一战线、民主集中制、协商民主、贤能政治等思想理念和体制机制。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有助于深刻认识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四个必须”。

1.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体性质决定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一个突出特点。我们讲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决不是先入为主,也不是自封的。可以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历史地位和承担的使命三个方面来认识。

一是从党的性质来认识。政党政治在世界近现代政治史中是一个重要标志。中国共产党与西方政党比较,从性质上讲存在两个大的差别。首先,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西方政党是资产阶级政党,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第二,中国共产党是先锋队和领导核心,既是无产阶级先锋队,又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华民族的领导核心。西方政党是议会竞选制度安排下形成的政治派别,是用于竞选的工具。

二是从党的历史地位形成来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背景下形成的,是历史和人民通过比较之后作出的选择。革命战争年代是这样,新中国成立后也是这样。

1948年4月30日,中国共产党发布了“五一口号”,各民主党派积极响应,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并积极参与民主建国。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地位和民主党派的参政党地位,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西方资产阶级政党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后,在议会政治框架内,通过竞选取得一段时间执政资格的。西方的一些政治家常常用所谓的合法性来误导我们,他们讲合法性,主要是讲选举程序的合法,回避合法性的根本应该是人心向背。实际上西方一些国家的资产阶级政党只是竞选工具,已经存在严重的信任危机、组织危机和辨识危机。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领导人民进行国家建设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这里不妨将中国与印度、与俄罗斯作一比较。中国与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大国。印度是西方认为实行西式民主的典型的新兴国家。新中国1949年成立,印度1947年独立。1952年,印度人均生产总值是52 美元,中国是48美元。60 年后,中国人均生产总值5414 美元,印度人均生产总值1389 美元。又比如,俄罗斯原为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一部分,苏联解体后,照搬西式民主制度,地位不升反降。苏联解体后的第一年即1992年,俄罗斯经济总量排名世界第八,中国排名第十,到2010 年,俄罗斯排名下滑到第十,中国排名上升到第二。

三是从肩负的历史使命来认识。当前,中国共产党肩负着“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使命,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是中华民族最高利益和最根本的利益。革命需要领导核心,建设需要领导核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需要坚强的领导核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华民族的命运所系。事实上,除了中国共产党,也没有其他任何政治力量能够担负起这个历史使命。

围绕如何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如何坚持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必须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做到“三个保证”和“四个善于”。“三个保证”包括:支持和保证人民实现当家作主;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国家工作中得到全面贯彻和有效执行;支持和保证国家政权机关依照宪法法律积极主动、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开展工作。“四个善于”是: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党和国家权威、维护全党全国团结统一。这些要求我们要认真领会,认真贯彻。

2.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

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和核心,没有人民当家作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人民当家作主也是宪法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本质和核心内容。《宪法》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就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讲了具体要求。一是必须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二是要扩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三是国家各项工作都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不断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凝聚起最广大人民智慧和力量。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既是生命线,也是科学的工作方法。这里强调国家各项工作都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既是党的政治路线在国家各项工作中的体现,又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实际需要。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民生问题始终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首要问题。根据“亚洲价值观调查项目”的研究发现,75%以上的大陆和台湾居民的民主观都是以民生为核心的。美国杜克大学史天健教授关于中国人的民主观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的类似研究,得出的结论都比较接近,即中国百姓眼中的民主其实是民生,以民主的语言表达民生的诉求。即令如此,我们仍然要像邓小平同志所说的那样,善于从政治的角度看待经济问题。我们要从保障人民主体地位,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高度,看待并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3.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民主与法治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我们必须坚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由此,我们可以深刻地认识到,第一,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第二,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的基本指导思想和基本工作方法;第三,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发展人民民主必须坚持依法治国,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总结文化大革命教训和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要求。全会强调,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行了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从四个方面强调了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一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二是依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法规来开展和推进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三是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尊重和保障人权;四是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

4.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国家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的基本原则”。这就从制度建设和制度运行两个方面强调了民主集中制的重要地位和功能作用。

民主集中制是列宁创建无产阶级政党时所确定的组织原则。中国共产党在创建和发展中,体现了列宁的建党思想和原则,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历史时期,丰富和发展了列宁民主集中制的理论与实践。不仅利用民主集中制推动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大发展,而且利用民主集中制不断地解决了党自身出现的问题。

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中,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在党的建设、国家建设中,民主集中制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维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的支撑,是维系这个体系正常并有效运转的体制机制。真实地体现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和党领导人民有效地治理国家的政治关系,既能够反映人民当家作主的性质,又能避免无序民主、无效民主和民粹主义;既能体现政治属性上的民主,又能反映政治伦理上的集体之善。民主集中制的基础是民主,关键在集中。一方面,不能离开民主讲集中;必须有充分的民主,才能做到正确的集中。另一方面,没有集中指导,民主就是无序的;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如果没有正确的集中,那么民主就是无效的。

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安排及其程序安排充分体现了民主集中制。我们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使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内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有效、健康地运行。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