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炕”到“大楼房”

从“大炕”到“大楼房”

解放前,我们家是贫民出身,房无一间、地无一垄,我的“爷字辈”住在一个大户人家——我们远房亲戚的家里,为人照看门户;解放后,父亲曾经参军在蔡家崖“红桃印刷厂”,托共产党的福,在“土改”时给我们家分得一眼“大寨”窑洞。窑洞不大,里外有两个耳格,里面住人,外面当“院”。家里面盘了一盘大炕,我们姊妹6个共8口人,已经很拥挤的了。可是到了正月二十五,家乡过古会,亲戚来得多,柜上、地下全睡的是人,看上去活像一锅“大杂烩”。但在战火中苦了大半生和尝尽了寄人篱下滋味的父亲母亲,脸上依然洋溢着满足的笑容,说:“这可比从前强了,住自己的家多理直气壮,心里多舒坦!”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家也喜迁了新居。崭新的两孔新式窑洞,足有50多平方米大;有一孔窑洞里面盘了一盘八尺大的炕,外面是地炉子上摆了一支双人床;另一孔窑洞里面盘了一盘丈二大的炕,外面作了客厅。“炕皮”全部是用水泥里面搅了红珠粉的灰,进行了硬化,看上去十分漂亮。院子也很宽敞,占地面积近200平方米。不说自家人住着觉得宽敞,就是来十个八个的亲戚,都丝毫不感紧张,从此与“拥挤”说再见!院子里安装了自来水,向“挑水”道了别!院内建了一个花池,种着各式各样的花,花开时满院飘香,满院美丽。休息时,走到院外,坐一个小凳,品一杯茶水,向远处眺望,保(山西省保德县)、府(陕西省府谷县)尽收眼底,细细咀嚼,别有一番情趣。

到上世纪末,国家开始推行住房制度的改革,我公司也不例外,我家再次有幸乔迁新居,搬进了天桥水电有限公司的楼房里。这套房子共73.1平方米,三居室,没有客厅,但有厨房、有卫生间,向“大炕”说“拜拜”。经过精心装饰,门窗换成了铝合金的,所有地板和厨房、卫生间用瓷砖贴了面。不仅看上去美观,而且打扫起来也非常方便。做饭用的是“液化灶”和电磁炉,与“生火”解除了“劳动合同”。取暖是由公司“集体供热”,即使是冬季有事出门,走上一个月、两个月回家,家里依然温暖如春。卫生间24小时都有热水,上夜班累了,洗个热水澡,疲乏感顿消。闲暇时,走到院子里,绿树成荫,亭台楼阁,灯火辉煌,风景如画,令人心旷神怡。

常言道:“大河红了,小河才能红。”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国”和“家”本为一体,窥一斑可见全豹。一个家庭的变迁史,能够折射出一个社会的发展进程。回想过去,比比现在,令我心潮澎湃,感慨万千,热切盼望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起来,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生活幸福的“源泉”。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交流群,1群:209961124(此群已满),2群:531249826,大学生交流群: 522415122

责任编辑:李丹华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