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时代》选载:决定中国命运的大改革(2)

《习近平时代》选载:决定中国命运的大改革(2)

简政放权,再痛也得下刀

2015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此语一出,引发社会热烈反响,马上成为网络流行语。

“有权不可任性”,一下就点到了政府工作的要害。政府是什么?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公共行政权力的象征、承载体和实际行为体。政府该如何行使权力?就是总理所说的“不可任性”,要“居敬而行简”,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在心中对民众有敬畏,对百姓有牵挂;在行动上不扰民、不烦民。

但是长期以来,一些“有权者”太任性,常常忘了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经过授权才能拥有并行使。法无授权不可为,他们不是将人民授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服务,而是将其特权化、私权化,用来为自己谋利。该放的不放、该管的不管,任性而为。

这种“任性”让企业家和普通民众都苦不堪言。

在2013年的广州市政协会议上,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新城市投资控股集团董事长曹志伟以自身企业办事的艰辛历程,绘制了一张建设工程项目行政审批“万里长征图”。这张图在两会上一亮相就成为全场焦点:“目前,在广州投资一个项目,整个审批流程要经过20个委、办、局,53个处、室、中心、站,100个审批环节,盖108个章,缴纳36项行政收费,累计审批工作日2020天。即便按照最佳、最短的路线走,也仍需799天。”用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周德文的话来说:“经过如此复杂的流程,等到批好了,黄花菜都凉了,项目都已经过时了。”

按照经济学家吴敬琏的分析,企业登记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大概盖40个章就行了,到了本世纪初普遍要盖100多个章。这就是经济学所说的造租运动,因为审批就是一种寻租。多一个章就多一份寻租的机会,权力和利益就在里面。

十八大以来的行政改革就是要痛下决心,斩断这根权力和利益的链条。简政放权,其实质就是要动有权者的奶酪!其难度可想而知。所以李克强才说,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忍痛也得下刀!事实上,十八大以来,“简政放权”已经成为国务院工作的主题词之一,李克强履新后即表示,要把简政放权作为“开门第一件大事”。

简政放权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2013年,国务院分五批取消和下放了416项行政审批事项,修订了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取消和免征行政事业性收费348项。含金量越来越高的行政审批事项的取消,成为改革的一个亮点。

2014年1月8日,元旦刚过,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把简政放权作为“当头炮”,使简政放权成为持续的改革行动。而且这一“炮”将炮口指向行政审批体制本身,明确要求审批事项逐步向“负面清单”管理迈进,做到审批清单之外的事项,均由社会主体自行决定。“负面清单”制度预示着简政放权已经从单纯的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这一“量”的要求,转向了提升行政审批体制的“质”。2014年全年,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 40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其中21次部署了“简政放权”。2014年一年,下放和取消行政审批事项317项,加上2013年的416项,共计733项,提前完成本届政府的目标——将国务院各部门17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削减1/3以上。

2015年的两会上,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申“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改革力度”。国家发改委表示,将全面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大幅减少前置审批,规范行政审批管理。

简政放权的改革让市场感受到了温暖,为企业“松了绑”。2013年全国新注册企业增长27.6%,民间投资比重上升到63%,就是明证。

尽管如此,在2014年和2015年的两会上,仍有很多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吐槽。

在2014年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著名演员成龙在小组讨论时“喊冤”:“我有一块地在内地,各种手续都办不下来,这个部门把我推到那个部门,快8年了,都没办完手续,我准备放弃了,不要这块地了。”他还说:“我只想知道我需要办怎样的手续。”在2015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宗庆后抱怨“一瓶水要审半年”:“今年我深圳一家公司审批一个饮料包装水,审批了半年,这个审批制度影响了企业创新。”

为什么会这样?

李克强一语道破天机:有些部门的简政放权“像开车一样,松了手刹,还踩着脚刹,明放暗不放”。行政审批项目名义上取消了,但换了“马甲”,又以备案、确认的名目出现;或由“二政府”“红顶中介”继续运行在审批的“灰色地带”。例如:2014年1月,国务院取消了由环保部门审批的“环境保护(污染治理)设施运营单位甲级资质认定”,环保部办公厅继而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保部门负责的乙级、临时级资质审批也予以废止。但一个月之后,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却发出了另一份通知,规定相关评定工作由它负责。如此由“二政府”出面来阻拦简政放权,足见权力“任性”的遗绪!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各地各部门也在积极探索解决之道。

2013年5月1日,《广州市建设工程项目优化审批流程试行方案》正式实施,从政策上解决行政审批难的问题,行政审批流程从曹志伟统计的799天,变为37天。广东广弘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就是这一政策的第一批受益者之一,据该公司副董事长黄湘晴介绍,以前项目审批的时间很长,半年都不一定能够拿到审批批文,甚至还要专门弄一个团队去处理审批和办证等事宜。此次本预计要到8月份才能拿到批文,但没想到仅花了10个工作日就办妥了,也不用往各个部门跑,节省了很多时间和成本。

2015年1月1日,国家发改委政务服务大厅正式运行,全委13项行政许可事项全部进驻大厅受理,统一接收、统一答复。

十八大以来,以“壮士断腕”之决心,抓住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这个突破口,让权力的运行与市场的运行更为匹配,进一步释放经济、社会的活力,创造更为健康的市场竞争环境。这可以说是抓住了政府与市场问题的关键所在。尽管在推进简政放权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诸如避重就轻、“中梗阻”、“最后一公里”不通畅、各部门之间缺乏衔接配合等,但“开弓没有回头箭”,简政放权不是一阵风,而是持续性的改革行动。“下一步还要继续推进,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坚决打好这场攻坚战。”李克强如是说。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