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长和:民主分为对抗式民主和协商式民主(2)

苏长和:民主分为对抗式民主和协商式民主(2)

世界秩序不能建立在对抗基础上,这又提出了协商的重要性

一个好的世界秩序,仰赖较好的国内秩序支撑。“民主和平论”假设世界上各国都变成所谓的西式民主国家,就会有好的世界秩序。这个假设在逻辑和经验上都存在很大的漏洞。这种认为趋同的政治发展道路就会带来一致的世界秩序的观点,是很危险的。我们在实践中可以看到,像罗尔斯的自由理论,已经威胁到世界秩序,而不是对世界秩序起建设性的引导作用。从基本的学术规范和外交规范来看,一个国家是没有权力以其界定的自由或者民主概念,将别国视为非民主、非自由的国家而予以随意干涉的。这违背国际秩序的基本道理,因为国际社会所以能有秩序,是因为它遵从一个最底线的原则,也就是任何一种国际秩序和国际法,不能建立在要求所有成员采纳相同国内制度的基础上。历史上,凡是遵从了这一底线原则,国际秩序基本上就有保障;如果不遵从这一原则,国际秩序的根基就会出问题。

这就需要我们回到中国所讲的,人们究竟是追求“同而不和”的秩序,还是“和而不同”的秩序?世界秩序不能建立在对抗基础上,这就如同国内秩序不可能建立在对抗基础上的道理是一样的。问题的关键是,人们如何在尊重差异,特别是尊重多种政治发展道路的现实中,寻求和谐共生的秩序。在中国的国际政治文化中差异不是个问题,所谓“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尊重差异是中国国际政治文化的一个底线,但是在有的国际政治文化中,差异却成为问题,由此总是试图以一致来代替差异,从而产生无休止的文明冲突。

这就又提出了协商的重要性。这种协商并不只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协商,还包括国内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协商,因为在对抗式民主制度下,国内政治经常否定国际合作协议,这方面的例子最近特别多,导致国际合作举步维艰,全球治理寸步难行。对于国际关系来说,从中国政治发展道路、中国政治模式、中国制度体系所包含的外交含义来看,中国努力在世界上创造一个多样制度模式以实现从协商走向共生的秩序,中国道路为人类面临的共性问题以及自身面临的个性问题探索提供了新解。这方面中国一直在矢志不渝地做,但仅仅靠中国一家还不行,还需要更多的国家一起来做,这样我们或许可以走向一种更好的世界秩序状态。

(作者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