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向内蒙古转移200多项高新技术成果

北京向内蒙古转移200多项高新技术成果

摘要:北京和内蒙古的对口帮扶合作由来已久,迄今已达20年。五年来北京向内蒙古转移了200多项高新技术成果。特别是农业科技领域,北京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服务联盟为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源源不断地输入科技成果。

北京和内蒙古的对口帮扶合作由来已久,迄今已达20年。1996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开展东西扶贫协作的重大决策,京蒙两地建立对口帮扶关系。2010年双方签署经济社会合作框架协议,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得到空前扩展。近年来,京蒙合作已经从单纯多口帮扶向区域全面合作互助共赢转变。

“十二五”以来,京蒙双方在农牧业、能源、交通、旅游等多个领域开展合作,取得了全方位突破。内蒙古共引进北京市合作项目1930多个,京能、京东方、北控、首创等一大批北京企业项目相继落户内蒙古,到位资金5600多亿元人民币,北京已成为内蒙古第一大投资来源地。

京蒙合作互助共赢,科技合作率先起步。在北京挂职干部团队和当地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北京市科委“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京蒙合作站”在内蒙古落户,“成果转化对接与技术转移转让绿色通道”在内蒙古建成,“科技管理、人才交流与科技教育培训机制”在内蒙古落地运行,“京蒙高科技孵化器”成为两地政府科技合作的标志性工程。

五年来北京向内蒙古转移了200多项高新技术成果。特别是农业科技领域,北京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服务联盟为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源源不断地输入科技成果。

“北京模式”助力“精准扶贫”

在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一座国际一流的现代化全自动薯条加工厂特别引人注目。这是北京凯达恒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与察右前旗政府合作建成的,同时将北京凯达公司多年来的科学技术和先进智能生产设备引进内蒙古。

这条全自动薯条加工生产线,在技术水平、装备智能化和未来发展潜力上都处于国内领军地位、部分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推动乌兰察布市乃至整个内蒙古的马铃薯加工产业的发展。为“中国薯都”乌兰察布延长了土豆产业链条。该加工厂也带动当地农民订单种植土豆5万亩,解决就业400人。

参与促成这家北京企业在乌兰察布设立薯条加工厂的北京挂职干部、内蒙古科技厅厅长助理李志军说,这还得感谢“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京蒙合作站”。他说,2013年,京蒙联合共建了“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京蒙合作站”,依托该合作站信息系统,北京企业的受理需求、对接资源、畅通渠道、服务区域间各创新主体的发展,以及北京专家、学者、科技企业等等信息,一目了然,大大加速了首都的科技资源与内蒙古企业需求对接。这个合作站是北京探索出的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北京模式”在内蒙古的实践,使得内蒙古企业在科技资源共享上与北京实现了“同城待遇”。

北京市挂职干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副处长向传杰说,2010年以来,北京市累计选派三批次129名干部到内蒙古挂职锻炼,重点分布在赤峰市和乌兰察布市一些贫困旗县,致力于“精准扶贫”。这些干部干实事、促合作、传理念、建机制,以契合发展的务实举措搭建合作平台,以主题鲜明的智力支持提升内生能力,受到了当地政府和周围群众的认可和尊重,创造了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