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晓鹰:不应遗忘和不应弱化的(2)

秦晓鹰:不应遗忘和不应弱化的(2)

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

“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这是毛泽东的名言。其实,所有真正的共产党人都知道,劳苦大众摆脱苦难的道路不仅是要摆脱剥削压迫,而且也要摆脱那些熏染毒化浸淫了中国传统社会千百年的愚眛落后野蛮狭隘与自我封闭。这些精神与文化上的枷锁只能靠精神与文化的不懈启蒙才能使之解脱。毛泽东所说的“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中的“责任”,不仅是政治上经济上的“解救”,而且毫无疑问包括着精神与文化,即文明的解救!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可以在如下一些往事中,看到我党我军的领袖级人们在改造国民性、带领民众追寻现代文明,实现“文明的解救”方面的良苦用心与率先垂范。遗憾的是,这些包含珍贵内涵的旧闻曾经被不少人视为茶余饭后的趣闻佚事。它们其实是不应被忘却与弱化的优秀传统——

虽然地理位置偏僻与封闭,但身处根椐地的老一辈革命家们绝不会把红军变成占山为王的旧式农民起义军,他们让在重峦叠峰、贫瘠高原艰守的人们,向一切外来文明和城市文化敞开心灵。

在中央苏区的晚会上,飞旋着黑人舞、红军舞、海军舞、工人农民舞、乌克兰舞。人们高唱用法国歌曲改编的《打倒列强》,用美国歌曲改编的《歌颂井冈山》。瞿秋白担任了高尔基戏剧学校的校长。成仿吾、冯雪峰、沙可夫投身于积极的文艺创作。陈毅把《马赛曲》唱遍了苏区、聂荣臻编导话剧、谭震林主演过卓别林、刘少奇和林彪担任话剧角色差强人意,罗瑞卿的京剧表演,肖劲光的踢踏舞更令人耳目一新。

延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把自己的事业更加自觉地融入了全人类的进步事业,因为他们知道,中国军民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毫无疑问属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我们扩展一些思维,或者换一个角度思考就会明白,一个先进的、锐意进取的、用现代知识与文明武装起来的政党必是具有开阔的全球性视野的政党。狭隘封闭与先进无关、与文明无关。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水平,我们才能理解,为什么在延安这个既偏僻又古老的黄土高原上的小城,在抗日战争期间会与世界有那么广泛的接触,与世界各国有那么多的来往。延安不但迎接了白求恩、斯诺、斯特朗、史沫特莱,而且常年接待着苏联人、美国人、印度人、日本人、波兰人和新西兰人。我们也才会明白,许世友三改其名的趣事后面更多的含义。许世友虽出身寒苦,老辈人还是希望这娃长大后能求官入仕,于是给他起的雅号是“仕友”。当了红军,知道革命不是为了升官发财,于是把“仕”改为“士”,曰“士友”。毛泽东说:“不如改成世界的世。改一个字,你就是世界之友,朋友多得很!”与进步人类交朋友,岂止一个许世友。

在著名的大生产运动中,八路军359旅旅长王震把在南泥湾拓荒的几个团命名为“欧洲团”“非洲团”“美洲团”。打开那时留下的生产简报,看着“非洲团开梢林××亩”“欧洲团落后了加把劲”这种文字,你在这幽默的背后会想到什么……

我们也许应好好思量:为什么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的会场上,专门设计了6个大写的英文字母V,借此代表Victory(胜利)。而每个V字的后面都插着四面红旗,以表示党从“一大”到“七大”走过的光荣的24年。

其实,中国共产党人所追寻所渴望并努力实现的现代文明是一种区别于数千年封建社会的大文明。这个大文明社会的核心就是4个字,那就是民主与法治。鉴于本文篇幅所限,对于这个大文明只能另文再叙。在此,暂且用朱德总司令60多年前记述陕甘宁边区社会状况的一首小诗,来体察我们党在用民主法治打造现代文明社会的一个侧面吧。朱老总的诗是这样写的:“历年征战未离鞍,赢得边区老少安。耕者有田风俗美,人民专政天地宽。实行民主真行宪,只见公仆不见官。”

一句话,追寻现代文明是老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今天的共产党人应该倍加珍惜、永远铭记和强化的优良传统!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