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是“七七事变”79周年纪念日。今天,来自全国各地的31名抗战老兵相聚南京,共同追忆抗战时期那段峥嵘岁月。当天,老兵3次高唱《义勇军进行曲》,为抗洪部队官兵鼓劲。
1937年7月7日夜,日寇制造借口,向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驻军发动进攻。29军大刀队的勇士们奋起抵抗,打响了反击的第一枪,从此拉开了中华民族长达8年的抗日战争序幕。
“抗战爆发后,我从江苏宜兴老家逃难到湖北公安途中,差点被日军的炸弹炸中。又从公安逃难到重庆,亲眼目睹防空洞洞口被炸塌,五六百人差点被闷死。”今年93岁的冯宗尧说。
1942年,冯宗尧从黄埔军校18期毕业。面对亡国之痛,19岁的他毅然报名参加了远征军。在经历了多场出生入死的战斗后,幸运地活了下来,后随部队回到广西南宁。
不过,聊起抗战胜利时的经历,冯宗尧却直说“高兴不起来”。“因为我所在部队要被运到东北打内战,大家都无心恋战。我‘临阵脱逃’回到了重庆找自己的家人。”冯宗尧自我调侃他的“逃兵”身份。
当天,参加聚会的抗战老兵有31名,最大的有104岁,年龄最小的91岁,他们有参加过淞沪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保卫战、腾冲保卫战的将士,也有来自辎重部队、后方医院、文工团的不同岗位的军人,有坦克教练,也有机枪手,还有作战参谋。
70多年前,他们是共赴沙场、并肩作战的年轻战友,70多年后,他们是见证家国团圆、安享和平的垂垂老人。在老兵身上,我们一次次重温一个中国人对国家的赤子之心。
组织这次抗战老兵相聚的南京1213志愿者联合会负责人文心说,这些老兵每一年的“七七”重聚,都是一次集结,一次重温守土抗战之责,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的集结,一次追忆战友,纪念曾在他们身边的那些在炮火里永生的战友的集结。随着老兵的渐渐老去,这样的团聚机会越来越少了。
今年“七七”,与往年不一样,长江沿线有暴雨,有险情,多处堤岸危急,老兵们对抗洪一线人民子弟兵保家卫国的情怀深有感触,自发地3次高唱国歌,为抗洪部队官兵鼓劲加油,愿新时期的军人筑起新的长城。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今天,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的背景音乐,老兵们齐唱着,禁不住老泪纵横。
“我们抗战老兵一起,重返1937,回忆那段历史,也是重返一个民族在危难之时的奋起抗争的坚守与勇气。” 江苏省黄埔同学会会长张修齐说,虽说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但国家、人民有难,作为军人,就要勇敢的顶上去,让国家不受苦,人民能过上好日子。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