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伟:【两学一做】优秀中国共产党员的成长法则

秦国伟:【两学一做】优秀中国共产党员的成长法则

摘要:当前,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有什么必要性和紧迫性?从黄炎培与毛主席的“窑洞对”,到新时期我们党面临的四大危险与四大挑战,再到十八大以来新修订的党章党规,秦国伟老师从多个维度为我们作出解读,为我们生动地描述了争做优秀中国共产党员应该遵循哪些成长法则。

QQ截图20160713165035

     秦国伟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完整报告: http://www.71.cn/2016/0714/899577.shtml

视频专辑: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精彩观点: 国民党的声誉是怎么一步步变坏的

2016年年初,中共中央发布了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通知。下面我们来具体看一下为什么要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历史悠久、光荣伟大的政党,但即使是这样一个光荣伟大的政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

(一)需要解决的历史课题

我把这些历史课题称为历史的魔咒。魔咒当然是一个比喻的说法。比如人到中年,如果不锻炼身体,身体素质就很容易下降了,如果好好锻炼可能就能够提高身体素质。所以我所理解的魔咒大体是一个客观存在的规律性,通过自身的努力是可以解决的。比如,历史周期律问题。

历史周期律是谁提出来的?是黄炎培,一位民主党派人士。黄炎培与毛泽东有比较深的渊源。大家知道,抗战是在1945年8月结束的。历经8年抗战,中国共产党在延安越战越勇,不断地发展壮大,这些民主党派就感兴趣,为什么国民党越打越没有士气,而共产党却越打越有劲头?所以这些民主人士就要求到延安来参观,于是有六、七位民主党派人士(其中就包括黄炎培)到了延安,到了延安在街头转一转,采访中共中央的各个领导人。最后,黄炎培在临走时跟毛泽东在窑洞里做了一个简单的对话,这个对话就叫做“窑洞对”。

黄炎培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什么意思呢?“其兴也勃焉”的“勃”字,通“博”,意思就是快;“其亡也忽焉”的“忽”也是快的意思。黄炎培总结历史规律,说一个王朝在兴起时特别快,在灭亡时也特别快。他又接着说:“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周期律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变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这是黄炎培讲的第一种情况,就是历史周期律为什么会发挥作用。

第一种情况,时间长了,惰性发作,到风气养成。我们现在经常讲风气,什么叫气?按照传统文化的概念,气,是一个特别微小的粒子,但它是物质,这些特别微小的因素积累的时间长了,最后酿成了一个大的恶果,就无法扭转了。这是一种情况,时间的积累。

第二种情况,也有因为区域一步步扩大了,它的扩大,有的出于自然发展,有的为功业欲所驱使,强于发展,到干部人才渐见竭蹶、艰于应付的时候,环境倒越加复杂起来了,控制力不免趋于薄弱了。这是第二种情况,地域的因素。随着范围的扩大,人才不够用了,你的干部不够用了,所以局面就控制不了了。

下面他接着说:“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这句话是有所指的。什么叫政怠宦成?就是有的皇帝比较懈怠,不爱干活。我们都知道明朝有一些典型的皇帝,有“木匠皇帝”,有“锁匠皇帝”,有的皇帝几十年不上朝,比如嘉靖皇帝。几十年不上朝,你只能是依靠自己身边信得过的人来处理朝政,于是这些人慢慢地成了朝廷的一颗毒瘤,这叫做政怠宦成。第二种叫人亡政息。你在位的时候推行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你一去了,人亡政息。这个“亡”不一定是推行改革的人死了,这个人退位也叫做“亡”。总之,你这个推行改革的人不在这个位置上了,你所推行的那些政策也没有了,功败垂成。我们都知道王安石变法的最后结局是新法基本上废除了,明朝的张居正变法大抵也是这样。

第三种情况,“‘求荣取辱’的也有”。什么叫求荣取辱?这在历史上也都是有例子的。比如清朝的光绪皇帝。面对着近代中国积贫积弱的状况,康有为就给光绪皇帝讲故事,讲的什么故事?俄国的彼得大帝。说你要做“彼得大帝”,不要使中国陷入沦为殖民地的境况。于是,光绪皇帝精神特别振奋地说,我要做“彼得大帝”。结果,光绪皇帝的改革没有成功,这叫做求荣取辱。

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是崇祯皇帝,崇祯皇帝17岁即位,做皇帝17年,兢兢业业,非常有上进心。此前,明朝的皇帝大多比较懒,但是到了崇祯做皇帝,特别勤奋,每天晚上很晚睡觉,处理朝政十分认真,但就是这样兢兢业业、通宵达旦地治理朝政,17年后,明朝还是灭亡了。这叫做求荣取辱。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就是恶果积累得多了,到了最后那个朝代,无论怎么努力都没法改。崇祯皇帝当时面临什么样的困境?没法选官员。如果按照规则选官员,最终会导致选上来的全是贪官。最后想了一个什么招?——抽签。抽到谁,算谁,这还说不一定能出来一个好一点的。如果按照正常规则搞,基本上选不出好官来,就出现这种情况。这是黄炎培根据历史总结出来的一些问题。

黄炎培说:“总之没有能跳出这个周期律。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就是希望找到一条新路,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他的这段话就是根据历史周期律提出的问题,被我们称为“窑洞对”。当时,毛泽东满怀信心地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是什么?“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这个回答获得了黄炎培的赞同。这个对话给毛泽东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毛泽东时时刻刻记得这个历史周期律,所以后来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进北京城的时候,毛泽东就说我们是去“赶考”,我们不要做李自成,我们要克服历史周期律。

大家要知道,历史周期律实际上是很难克服的。历朝历代哪个皇帝不想自己开创的朝代千秋万代地延续下去?但是为什么最后都没有成功?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没有紧紧地依靠群众。

这是第一个历史提出的问题。

责任编辑:刘玉婧校对:田甜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