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突出重点抓好扶贫
瞄准贫困村、组、贫困户和贫困人口,根据不同贫困类型,针对其不同贫困原因,因户因人施策、“量身定做”针对性强、组合式的帮扶措施,以产业扶贫为抓手,扶贫搬迁、培训就业、社会保障相结合的方式助其改善人居环境、改善生产生活设施条件,提高能力素质,实现脱贫目标。同时,成立专业扶贫工作队,进行对口扶贫。各村应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建立扶贫示范点。
1、大力实施产业扶贫
(1)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结合各村产业布局的特点实施一村一品,一村一策。一是大力扶持苗木花卉产业,培育壮大凌云苗木等龙头企业,科学安排种植计划,高效实施土地流转,提升苗木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水平,重点在乐村、旋龙、新民、安背等村做强做大苗木产业,力争在2018年达5000亩以上规模,积极发挥苗木扶贫帮带作用,在乐村、旋龙、新民、安背等有一定基础的村打造产业扶贫示范点;二是发展高效油茶,在塘背、乐村、新民等村种植3000亩高效油茶。三是做大烟叶、脐橙、白莲、果蔬、生猪等产业,鼓励支持大户种养,烟叶面积达1500亩以上,重点打造大嵊、谢坊、新建三个烟叶千担村。发挥铭达生态果蔬合作社作用,以花石、水南、新建等村为主,发展白莲、果蔬面积达3000亩以上,积极引导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共享产业发展的成果。三是充分发挥交通、区位和资源优势,配合市规划做活以新建村、花石村为核心区的乡村温泉开发旅游项目,延伸产业链,强化旅游综合效益。
(2)促进扶持政策落实到户。落实好上级到户产业扶持政策,对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扶贫对象,因地制宜,因户因人施策,采取以奖代补、提供种苗、提供小额贷款或贴息,以及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帮助其选准发展产业。对发展特色产业的贫困户市级财政奖给予一定的奖补,对25户以上抱团式发展特色产业的农户帮助解决基础设施或购买耕整机、收割机、农用三轮车等农机设备。同时加大对产业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发挥基地对贫困户的辐射带动作用。
(3)探索产业发展带动机制建设工作。积极引导承包土地向专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流转,对落实土地流转的贫困户按市里政策给予奖补。大力扶持苗木合作社、脐橙合作社、果蔬合作社和生猪合作社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完善制度建设,配强人员结构,加强人员培训,提供技术指导,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活力和竞争力。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和大户+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提高龙头企业和大户的帮扶带动作用,通过帮扶公司和大户,发展合作社的方式,起到帮扶贫困户的目的,提高贫困户的组织化水平,让贫困户从产业发展中获得更多利益。
2、大力实施搬迁扶贫
对地处山区、地质灾害频发的部分村小组就地脱贫难度大、成本高的贫困群众,按照群众自愿、规模适度、梯度安置的原则,扎实推进移民搬迁扶贫,有序引导贫困人口向城区、圩镇移民安置点、中心村搬迁转移。动员塘背、阳背、谢坊、云龙、迳桥等深山移民做好搬迁工作,加大新民村、迳桥村移民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的投入,打造移民集中安置精品点。加强技能培训,引导搬迁户到就近就业,动员和引导社会力量“一对一”帮扶,帮助解决其后续发展问题,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3、大力实施教育扶贫
落实上级部门关于支持贫困村改善教学环境的相关政策,支持塘背、阳背利用闲置校舍改建幼儿园、村小增设附属幼儿班、新建教学点项目。加大贫困生资助力度,落实好现有国家济困助学政策,逐步提高贫困生资助标准。积极发挥社会扶贫的作用,通过民政所、妇联、团委以及谢坊藉乡贤,为贫困学生搭建帮扶平台,加大社会人士对贫困学生的帮扶力度。通过定向委培特困生等方式,帮助贫困生完成中专以上职业学历教育,实现就业脱贫。落实好农村贫困家庭子女职业学历教育财政补贴政策,落实好面向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定向培养乡(镇)农技人员政策。
4、大力实施就业扶贫
(1)实施就业技能培训。大力实施“雨露计划”,对参加转移就业技能培训的扶贫对象给予每人600元培训补助,提升贫困家庭劳动力创业就业技能;对贫困户家庭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参加职业教育实行免费学习,并连续两年每年补助资金1500元,通过2-3年职业教育使他们掌握一门技能,实现就业增收。大力实施“新型农民职业培训”为扶贫对象免费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大力做好招工工作,
根据经开区企业用工需求,积极推荐贫困家庭的成员参加订单式免费技能培训,使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掌握1-2项职业技能。镇劳保所提供劳务用工信息,免费为扶贫对象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就业信息等就业服务,帮助贫困对象在本地企业就近就业。
(2)鼓励能人创业扶贫。凡通过创业带领贫困户家庭成员就业的,经就业部门审核后可按规定给予5至30万元贴息小额贷款。
5、大力实施保障扶贫
(1)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低保、“五保”补助标准,扩大低保覆盖面,对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扶贫对象,做到“应保尽保”。加强新民、新建敬老院建设,提高敬老院管理服务水平。
(2)完善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扶贫对象由政府逐步纳入代缴范围,让贫困对象享受到养老金保障。
(3)健全医疗保障制度。对扶贫对象由政府出资为其购买合作医疗保险,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保障和大病保险保障,并逐步提高报销比例,争取三年内提高10%。对尿毒症、重性精神病等8种大疾病实施免费救治,对耐多药肺结核、肺癌等15种重大疾病实施大病救助,减少因病致贫或返贫的发生。
(4)完善临时救助制度。积极推进“救急难”工作,对因病、因灾、因残等特殊原因致贫的困难家庭实施临时救助,并引导社会力量加大扶持救助力度,帮助渡过难关。
6、大力实施金融扶贫
支持配合好各银行金融机构开展扶贫信贷业务,为辐射带动力强、解决贫困人口就业多、促进贫困户增收脱贫快的企业提供贷款支持;积极实施小额贷款扶贫政策,支持扶贫对象发展生产。
【公文写作栏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