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路径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路径

——反思历史 立足实践 着眼问题

摘要:理论创新只能从问题开始。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论创新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任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需要总结20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立足我国发展实践,认真研究和解决当今时代提出的重大问题。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前提:深刻反思历史

20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有三种基本路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路径、苏联马克思主义的摇摆路径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建设路径。只批判而不建设、只解构而不建构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教训。苏联马克思主义始终在教条主义与修正主义之间摇摆,从列宁建设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到戈尔巴乔夫彻底放弃和解构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苏联马克思主义演变的基本路径。解构并放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导致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实践的基础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开辟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路径。

考察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可以发现,修正主义和教条主义始终是马克思主义发展道路上的两大掣肘,二者各持一端,都不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修正主义往往借口时代与历史条件发生变化,打着“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旗号,否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提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加以修正。他们没有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精神、基本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硬核”,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就根本谈不上发展马克思主义,而只能是解构马克思主义。教条主义只固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基于当时的具体历史情况提出的个别观点、具体结论和行动纲领,不能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精神、基本方法。他们没有看到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是僵死的教条,它始终随时代、实践、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也只有在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才能得到真正的坚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前进,始终发展失误。”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根据:立足当代实践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不仅致力于科学“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改变世界”。马克思正是从物质资料生产实践即生产劳动出发,找到了理解全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钥匙”。他毕生致力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人类的解放事业,不只为了从理论上解答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解放问题,更为了实际地改变现存世界而不懈奋斗。不断反映时代精神、总结时代规律、解决时代矛盾、回答时代问题,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在不断总结新的实践经验基础上推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鲜明体现,也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秘所在。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基于当时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现状以及资产阶级异常强大的事实,提出了共产主义“同时胜利”的理论,到晚年马克思通过与民粹派思想家的通信以及对于东方社会历史文化的潜心研究,形成了自己的东方社会理论,并且基于俄国的国情和历史文化传统,提出了俄国可能“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的设想。列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基于欧洲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的实际以及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创立了帝国主义论和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中国共产党人没有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个别观点、具体结论和行动纲领,而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相结合,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成功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时代是思想之母,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首先,马克思主义要站在当代人类实践发展的最前沿,与实践俱进。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要反映当代时代精神,揭示当代人类实践发展的新规律,解答当代人类实践提出的新矛盾和新问题。其次,马克思主义要站在当代人类科学发展的最前沿,与科学俱进。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要总结当代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对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新的规律进行科学揭示和总结。再次,马克思主义要与当代各种哲学文化思潮进行交流、交融和交锋,发挥马克思主义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引领和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不是自说自话、封闭僵化的体系,而是科学的开放体系。只有在与其他社会思潮和流派的交流、交融和交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才不会在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也才能从其他思想文化中吸取营养和资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更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对于哲学社会科学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责任编辑:黄艳校对:王妗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